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

    新作过眼

    为了“回家”而“出走”

    ——评长篇小说《出走》

    李滇敏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9日   14 版)

        财富并不等同于成功,成功也并不等同于幸福。当下,成功学盛极一时,幸福究竟在哪里?在精英荟萃的都市写字楼,还是在菜花灿烂的乡村野地?

        范晓波的长篇小说《出走》试图通过几个年轻人对于公司化生存方式的反叛,探索人在物质时代的精神出路。

        《出走》围绕主人公张蒙和谌琪的职场奋斗、爱情波折展开叙事。张蒙和谌琪是广东沿海某家电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张蒙来自内地小城,在总裁办公室从事企业文化的工作;谌琪原本学的是音乐,打拼多年后成了总裁办副主任。

        虽然在一次次职场竞争中张蒙都幸运地战胜了对手,但企业生存法则对精神的异化使他痛苦。谌琪的痛苦却在于,拥有了成功和财富的她,却并不能拥有正常人的爱情与幸福。相似的心境使他们超越上下级关系成为恋人。

        他们双双辞职,去张蒙老家所在的县城定居,试图通过践行简朴生活方式来找寻生命的本质意义。不过,令人神往的归途并不那么平顺。时光散淡的内地小城也正被物欲和虚荣的大潮裹挟着,一步步地变得忙碌和浮躁。更可怕的是,昔日职业经理人的经历已破坏了张蒙和谌琪重新享用安宁生活的心境,也为他们之间的幸福之旅埋下了一颗颗地雷。两人心里不断生出藤蔓,彼此缠斗不休……

        小说主体故事的结局似乎预示着理想对现实的妥协,但作者也一直在通过张蒙的内心独白暗示,让精神还乡,是后工业时代不可能逃避的生命课题。小说里另一个人物梭罗理想的初步实现,也昭示着另一种人生的可能。

        竞争压力和科技飞跃让人类的脚步变得越来越仓促,人们一边努力奔跑,一边缝补着漏洞百出的灵魂,对于公司化生活模式和丛林法则的流行也心存质疑。就像张蒙所说,如果不能让世界慢下来,那么作为个体,如何能做到在表格化、程序化的生存模式中保持内心的湿度呢?

        这些反思,直指后工业时代人类价值判断中的误区。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出走》超越了以往同类题材的小说,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准和艺术追求。

        叙事上,《出走》通过沿海大企业与内地小县城两个场景的转换,呈现出相映成趣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叙事节奏与美学特征。前半部总裁办公室内的故事情节紧张流畅,迸发着新潮鲜活的时代气息;后半部的小城故事节奏舒缓零碎,弥散着老电影《小城之春》般的抒情与感伤。范晓波的语言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质,将诗意的营造和幽默的解构自然地融为一体,这使得小说氛围柔媚而深刻,浪漫又诙谐。

        当代城市生活庞杂而微妙,肤浅又深邃,进入容易洞察难,小说家的书写很容易失真或以偏概全。《出走》没有这样的弊病。作者在县城长大,后来又有过在沿海大企业工作的经历,不管是内地小城还是都市写字楼,都是他人生经验的主场。即便如此,动笔之前范晓波仍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能太迷信所谓的想象力,写当代小说一定不能低估读者的智商和现实的复杂性,所有虚构的情节,都要按照现实逻辑认真地推演,力求每个细节都能落到实处。他甚至将许多真实的生活符号(地名、背景事件和部分次要人物的名字)和虚构的人物、故事杂糅在一起,使叙事凸显了很强的真实感和物质肌理。

        正因为如此,《出走》也奉献了许多对于生活的新发现。比如里面写到的总裁、总裁办主任等职业经理人,跟以往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企业家形象不太相同。这些人大多精明强干,仪表不俗,私德修养也普遍较好,但务实得让张蒙感到无趣。

        有好看的故事,有新颖的人物,有深远的思考,有温暖的祝福,这四点确立了《出走》的美学和思想价值。 

        (作者单位:江西日报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