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花了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个世纪的汽车发展历程。然而,超速的汽车化发展,使我国汽车文明进程中出现了断层。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堵车、空气质量差、道路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出等令人痛苦的状况。
据公安部统计,在我国,“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伤害死亡”中的第一杀手,8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都是因违规导致的。不久前,北京一辆救护车3公里走了40分钟,因无车让路导致病人死亡一事,更触发了人们对文明交通礼仪的热议与反思。不遵守公共交通规则,缺失交通道德的背后,是对生命的蔑视。
构建和谐的汽车文明,离不开法制建设这一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病”严重的问题,汽车行业的人大代表、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甫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倡导文明驾驶、强化交通礼仪”的建议。
郭振甫认为,交通文明需要行之有效、执行有力的交通法规,强制性推动交通文明规则意识的形成,养成文明出行的社会风气。因此,郭振甫建议要加大执法力度,正向激励和惩罚并举。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是前提,执法部门严格执行交通法规是基础,由此引入对驾驶员的正向激励机制。如一年之内没有违法记录的,可考虑给予车辆购置税减免、驾驶证延期年审、车船使用税减免等。从与驾驶者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引导大家自觉遵守并养成良好习惯。
郭振甫建议,对交通法规中的一些倡导性行为进行立法。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和道路的拥堵严重,有特殊勤务的公共服务类车辆,如救护车、消防车等与生命财产相关的车辆鸣笛,其他车辆应该让行。类似于这样的规定,建议参照国外的交通法规,对违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对比世界各国推行的严苛的交通法规和许多约定俗成的行车礼仪,不难发现,我国的道路交通文明确实相对薄弱。郭振甫建议,要营造讲究“交通礼仪”就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氛围。驾驶员作为汽车流动的责任主体,是道路文明的根源。因此,郭振甫提出,在汽车驾驶员考试中加入“交通礼仪”培训。首先,要严格理论知识考试和路试,为社会输入合格的驾驶员。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人编写文明行车礼仪教材,并进行专题培训,为正在受到污染的城市、为日渐拥挤的道路输入文明之风、礼仪之风。(本报记者 张 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