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襄阳市樊城区“马上办”办公室引发公众热议。去年3月开始,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等“八有”标准,该区10个镇(办)、27个职能部门、155个村(居)全部成立“马上办”办公室。一年多来,这些“马上办”共受理来访、上级转办等272件,办结272件。
事实上,“马上办”并非樊城区独创,此前,广东东莞、山东临沂、湖北宜城等地也都成立过“马上办”。与别处一样,樊城区成立“马上办”的初衷,也是要纠正少数干部身上存在的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依据“马上办”的职责设计,可以避免群众盲目地在各个部门来回跑,并且在规定的时间点上督察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但公众对“马上办”却仍有许多不解,“马上办”本来是各个政府部门的天然责任,为何需要另设机构来强调?设立“马上办”是当地政府部门作秀,还是决心转作风促实干?有了“马上办”之后,政府的常规机构怎么办?
因此,倡导“马上就办”的风气固然很好,但要不要“马上办”,还需要政府部门先三思而后行。其实,原来也有过不少类似“马上办”之类的改革,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从改进工作作风着眼,不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反而使问题越积越多。
英国著名学者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为《官场病》的书,该书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权力扩张引发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场传染病”。帕金森对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作了非常精彩的阐述,他分析认为,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实际结果是,更多的人选择聘用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工作。他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却越来越低下。照此理推断,在地方政府机构健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只要各级政府部门恪尽职守、真抓实干,足以让人民满意,那就没必要专门成立“马上办”。
当前,有的政府部门还存在着职责界定不够科学、不够清楚明晰,管理职责交叉重叠,职能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目的就是在减少机构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因此,成立“马上办”的改革初衷固然很好,还必须得摒弃那些“不去办”,并真正促进作风的转变,才是真正赢得上下称许的改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