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6日 星期六

    热点思考

    利率市场化离我们还有多远

    杨龙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6日   07 版)

        市场化是经济领域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早已实现了商品的市场化,然而,利率市场化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推进缓慢。从长期来看,平均实际利率应该大致等于平均经济增长率,即投资的平均单位成本应该等于平均单位收益。然而,最近十年,我国的这两个指标却相差了8%左右。这种实际利率长期低于均衡利率的现象不利于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程

        1993年,我国的GDP增长率连续两年超过14%,在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我国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设想,包括对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的建设和对市场利率体系的建设两个方面,最终目标是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其定价完全由市场决定。1996年,人民银行放开了对银行同业间拆借利率的限制,实现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同年,财政部开创性地通过交易所平台,利用利率招标、收益率招标和划款期招标等多种方式发行国债。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幕拉开。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为了应对这次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利率调控措施稳定经济。首先是人民银行扩大了对金融机构贷款上浮幅度的限制;其次是加快各金融机构自身风险定价水平的建设,使各银行建立适合自身的利率浮动管理办法;然后是规定由人民银行统一确定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最后是合并了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款账户,实行统一利率。2000年我国启动了外币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七次降息、美联储六次加息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放开了对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以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的限制。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明确利率由市场供求形成,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市场利率。同一年,人民银行再次扩大了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了协议存款的存款人范围、放开了小额外币存款的利率下限。2004年,为了应对过热的经济,我国取消了人民币贷款的利率上限和存款的利率下限,出台了再贷款浮息制度,同时为应对当年美联储连续5次加息的影响,我国完全放开了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的存款利率,使境内外币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基本实现。2006年,在经济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支持灾后重建,人民银行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2012年6月,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

        2002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以后,我国的GDP以每年超过9%的速度增长。2005年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造就了我国股市从1990年开市以来的最长一波牛市行情;接着,人民银行在2006年8月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刺激了居民贷款买房的热情。在股市和楼市的强劲带动下,2007年我国GDP的增长率高达14.2%,然而过热的经济却主要依靠的是投资的拉动作用,这造成了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国内消费的不足以及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等问题。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使我国的出口业大幅萎缩,这让国人看到了拉动国内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拉动内需一时间成为社会的热门词汇;这场危机的同时也让国人看到,在大部分发达国家深陷债务泥潭,金融业出现严重动荡的时候,我国的金融业由于自身的封闭性,受到的波及较小,于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与金融全球化相关的内容也成为了业内讨论的热点。

        虽然目前的经济金融问题看似纷繁复杂,然而细细梳理我们就会发现,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市场的扭曲造成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特别是影响我国经济消费结构的存贷款利率,由于其具有对金融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成为了我国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利率市场化需要哪些条件

        首先是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市场反应来看,每一次基准利率调整之后,各大银行几乎都对其存贷款利率进行了同步调整,这一方面说明了银行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的利率还远没有达到市场的均衡利率。此时若放开利率管制,必然导致各银行高息揽存的现象,结果是企业最终承担了资金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

        其次是要有健全的金融体系。而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较为单一,虽然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理念提了多年,但是进展依旧缓慢,而利率市场化必须要有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作为支撑,才能满足不同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需求,市场才能形成更为合理的利率价格。

        第三是明确的基准利率。由于市场的基准利率代表了整个金融体系中能够以最低风险获得资金的成本,因此“锚利率”的确定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是要有合理的改革顺序。国际上的成功案例都是采用“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改革顺序,这样可以避免银行“借短贷长”的期限错配,以确保改革的顺利有序进行。我国早已确定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改革思路,并且目前已完成了外币的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也分别放开了对下限和上限的限制,只剩下最后一步有待跨越。

        第五是要有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为改革提供保障。

        最后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有效的监管机制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即维持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对市场的审慎监管。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