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3日 星期三

    “我是阿来,我为家乡代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3日 07版)
    四川阿坝州达古冰川。CFP

        为家乡的冰川代言?而且只收1元钱代言费?

     

        最近,一则“著名作家阿来为四川阿坝州达古冰川代言仅收1元钱代言费”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4月2日,阿来在四川成都举办的“阿来代言达古冰川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就是想为家乡做点事情”。

     

        一向低调示人的阿来,为何要出席这样的“商业活动”?为何作为达古冰川的代言人,又只收1元钱的代言费?他代言的达古冰川与他又有怎样的情结,令素来以作品说话的阿来舍得走出书斋,卷入红尘?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专访了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

     

    故乡是他的根,他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

     

        阿来戏称自己是“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他出生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的一个偏远藏族村寨,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伴他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五六岁时,他就赤着脚在山坡草地上放羊,那时的他每天就跟着山上的花儿说话,跟着林间的鸟儿唱歌,这些故乡的山水花鸟、亲切醇厚的民俗民风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头,在他的文字中散发着缕缕幽香。

     

        儿时的阿来放牧时,曾翻山越岭来到黑水县境内,也就是他以1元钱代言出任文化大使的这个达古冰川脚下,这里有和他老家一样的神山、一样的森林、一样淳朴憨厚的乡亲。

     

        “但我真正登上达古冰川是在几十年后的1997年,到达海拔4000多米的冰川之巅,万山来朝,莽莽雪山像海浪一样向脚下涌来,这样的景象让我震撼,我也想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壮丽。”

     

        “故乡是我的根,我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阿来说,生命是有限的,就像花草一样,却总离不开养育他的那一方水土。

     

    “我们需要倡导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旅游传统中国古已有之,像郦道元、苏东坡、徐霞客,都是有名的旅行家。不过古人之游重在‘游学’,就是在旅游的过程中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学习。”

     

        阿来说:“大概30多年前,中国人的旅游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导游背稿子,游客照照相,亦或是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痕迹,表明这个地方自己来过,这样的旅游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去旅游要预先对要去的地方有一个了解,有一个目标,旅游过程中要去了解当地的自然风貌、追溯历史,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和生活方式。像达古冰川,我觉得看点就是它的地质地貌和高原冰川生物。”

     

        “我们需要倡导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这也是我这次代言达古冰川的原因之一。”阿来说,现在好多旅游开发,是“开发一个景点毁一个景点”,旅游景区的过度商业化使得旅游资源黯然失色,更使得旅游毫无意义。有需求才有市场,所以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国人的旅游观念和方式没有改变。

     

    “给家乡代言我不低调!”

     

        “黑水县的藏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民俗,这里保存着古老的‘出征舞’,豪迈而悲壮,这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让我陶醉。”

     

        “可是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这里的老百姓生活还不富裕,适度的旅游开发,既不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又能把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变成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我想这是我为家乡代言的另一大原因吧。”

     

        采访的最后,阿来告诉记者,作为两会代表,他的提案基本上都与环境保护相关。这次给达古冰川代言,他也和黑水县旅游局“约法三章”,就是旅游开发要以不破坏自然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为前提。

     

        “我做不了什么大事,不过为了藏区的发展,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我感到很高兴。”既然做了这个形象大使,就不会仅仅做个形象而已,而是要真正为家乡做点实事。

     

        阿来说:“我已经深入思考了,自己具体应该怎么做。比如说,现在环境问题,非常受大家关注。让现代人学会发现、爱护、欣赏原生态的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报记者 李晓东 本报通讯员 鲁 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