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日电 记者胡其峰今天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科研人员研制的“智能化地图编辑与制图表达系统”近日通过测试,这一成果为我国大比例尺(1:50000)土壤图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未来高精度网络化、可视化地理信息的图面编辑和表达,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系统采用了人机交互制图技术,利用机器人工作原理,通过构建30余个组件模型,实现了全程化、批量化的大比例尺地图图面编辑与成图制作;系统还嵌入了我科学家自主研制的海量空间信息接口、多维库接口、地理统计判别和模糊分析等多项技术,在全国24000多张分幅图的地图制图中,能按照不同区域的土壤分布,进行差异化颜色渲染、图例与注记表达和编辑,大幅度提高了大比例尺地图制作的自动化程度。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维理介绍,利用这一系统和将于今年10月推出的智能化成图输出系统,可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全国4/5地区的大比例尺(1:50000)土壤图的编辑、制图表达与输出。土壤图完成后,可以1公顷为基本单元,提供土壤类型、母质、土体构型、分层质地以及土壤碳、氮、磷、钾、酸碱度等多项土壤资源与质量信息,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并可为我国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建设4亿亩高标准农田,提供直接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