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2日 星期二

    经济观察

    政府放权,社会如何“接好棒”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2日   16 版)

        不用“找婆婆”,不用“当黑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会组织的发展迎来春天。

        “放权”,是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关键词,从向地方放权,向企业放权,到向社会放权。如今的中国,社会参与的意愿伴随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强,政府的“保姆式”管理逐渐过时,民众不断增多的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亟须通过创新供给机制、改进供给方式来解决,管理与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时代正在到来。

        社会组织是指由公民自发组成,为实现组织成员的共同理想,并按照其内部章程开展活动,以便实现组织的宗旨和目标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面对日趋复杂的利益关系和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组织正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一座桥梁,充当了政府管理的“减肥剂”角色。

        以前,申请成立社会组织,在向民政部门申报登记之前,还需要有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没有找到这个“婆婆”就意味着无法登记,有些社会组织不得不以“黑户”身份地下运作。如今,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获得“准生证”的门槛大大降低,这将极大地推动民间公益组织的蓬勃发展,“找婆婆”的时代将被终结。

        在降低社会组织门槛,简化登记手续方面,广东走在了全国前列。2012年广东省共登记社会组织4200个,年增长13.8%。

        在深圳首先探索直接登记管理,社会组织改革“破冰”后,广东直接登记的范围逐步扩大,珠海等多地展开政府从社会和市场购买服务的探索。如今,深圳市已将削减的80%政府工作事项转移给社会组织。

        不过,与仅有近3亿人口却拥有200多万家社会组织的美国相比,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目前却仅有40多万家社会组织,中国的社会组织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预见,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将迸发出更多的活力、生机和潜能,从而迎来一个“井喷期”。

        国际经验表明,政府越精简,政府职能越精练,政府需要购买的公共服务就越多,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也就越多,社会组织的用武之地也就越广阔。只有政府和社会组织有机合作、良性互动,才能优化社会治理结构,改变目前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社会模式,实现横向联系和网络化的社会关系。

        社会组织只有成功接住政府不能做、不便做和做不好的这部分职能,在市场和社会上施展拳脚,改革才能到位。如何接过“接力棒”?

        首先,要厘清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职责边界。社会组织作为政府的人才库、智囊团,是政府的“外脑”,不是政府部门,更不是政府的附属,因此保持社会组织应有的自主性、独立性十分重要。如果政府的主导和介入过强,就容易模糊甚至打破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责边界,甚至出现政府越俎代庖的现象,挤占社会组织自主发展的空间。目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是许多社会组织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社会组织发展应逐步实现资源动员和筹集的多元化、多样化,增强自主性,保障独立性。

        其次,要保证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原本为公益性的社会组织,不应由于不成熟或者不规范,转而成为“挣钱”的组织,而且还是将别人名下的财产“挣入”自己的口袋。现实生活中打着非营利的旗号,却扮演“二政府”的角色谋取私利的“社会组织”屡见不鲜,仅仅一个账目公开的要求,还有许多社会组织未能做到。行业协会或者社会组织应当建立完善的日常运行规则,经费预算等都公开、透明,并且有人监督,保持“阳光运行”。因此,放权给社会组织后,还应依法依规进行监管。

        此外,社会组织相关标准的建立也迫在眉睫。社会组织运营管理所需资金从哪里来,进行公益捐赠后可获得哪些税收优惠,这些问题不解决,社会组织只会陷入“轰轰烈烈,原地踏步”的尴尬。

        不过,审批门槛降低之后,难免会出现社会组织鱼龙混杂、一哄而上抢“政府订单”的现象。同时,社会组织也存在基础比较薄弱,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差别大、结构不太合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扶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更好更快发展。(新闻观察员 郭丽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