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我们农民的圆梦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春播季节,梅园雪深感分身无术。一方面,旗里的农民都盼着她去指导种田;另一方面,自己的身体查出了肿块,急需到北京会诊。两难之下,她把自己看病的事一拖再拖。
3月26日,梅园雪来到巨宝山村,为当地农民送“测土施肥建议卡”。农民们把梅园雪围了起来,请教起科学种田的事情。老庄稼把式汪家春说:“我的梦想就是让我家的地一亩再多打上300斤粮食,梅主任能帮我实现这个梦。”
提起梅园雪,科尔沁左翼中旗农民如数家珍,“她就是我们农民的圆梦人,她把全旗玉米单产提高了300斤,创造了亩产2300斤的内蒙古玉米高产纪录,让我们旗连续9年粮食总产量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
科左中旗位于内蒙古东部,全旗44.9万农业人口中有85%是蒙古族。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农业生产技术极为落后,粮食亩产不足450公斤。
1989年,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梅园雪看到家乡农民微薄的土地收入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毅然放弃了城市优越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她20多年农业科技推广之路、增粮之路。
让土地生长出智慧
“从前为了多打粮,我们种田比赛上化肥,时间长了发现多上肥产量也提高不了多少,那时我们很困惑!”巨宝山村农民房殿军说。
为了让农牧民科学施肥,梅园雪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2年,她带领着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逐村采集土壤样本,逐块给耕地“体检”。一块地要采5个点,四个角加对角线交点,一天下来,梅园雪要走30多公里,满身泥水。
她全面摸清了全旗541万亩耕地的“家底”,研发肥料配方5项,并制成“施肥建议卡”发放给广大农牧民,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当年,该旗玉米地平均每亩少施化肥10公斤,全旗410万亩玉米,节约化肥4100万公斤,与此同时玉米平均产量由原来的每亩45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全旗新增产量400万公斤。
梅园雪下乡时,身上经常带着一个黑色的记事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数据,哪块耕地什么土质、适用什么肥、病虫害如何,她都记得一清二楚。像这样的本子,她不知用了多少个。受记事本的启发,梅园雪萌生了制作全旗土壤信息库的想法。她把工作中记载的每个嘎查村的农田基础情况进行整理,建成了“科左中旗土壤施肥查询指导系统”,并上传到互联网上,便于农民随时查阅利用。
去年8月份,旗里400万亩玉米暴发了玉米三代粘虫虫灾。梅园雪一直在田间地头指导农牧民如何防治玉米粘虫,经过20多天的奔波,梅园雪瘦了10多斤,可全旗打赢了“虫口保粮”攻坚战。去年该旗粮食总产量达51.3亿斤,再次被农业部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农技推广是我的第二生命”
梅园雪先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2年,她还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并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面对荣誉,她十分平静:“农技推广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第二生命。”
梅园雪推广农业技术时,也曾有一些农民不认可,“我们都种了大半辈子地了,还用得着你一个女人来教我们?”当年的“刺头”之一、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前胜利嘎查农民包海说起当年的事还感到惭愧。
2008年,梅园雪牵头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项目,为了让农民“心服”“听话”,她就住到农户家里,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一干就是将近三个月。年底,经中国农科院等五部门专家实测,这个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达919公斤,最高亩产达1100公斤,一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第一名。当初不服梅园雪的老庄稼汉们都伸出了大拇指,逢人便说“这女人真有两下子”。
“一个女人这么拼命地工作图个啥?”听到别人的不解,梅园雪总是莞尔一笑。“能为国家做点事,为百姓谋些福利,这是做人的责任心,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4月1日记者发稿时,得到两个好消息,一是梅园雪被评定为内蒙古“草原英才”;二是她的肿瘤通过远程会诊,确定为良性。
好运!梅园雪,我们的“泥腿女局长”。(本报记者 高 平 本报通讯员 徐志民)
(人物简介:梅园雪,女,满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高级农艺师。1965年5月出生,1989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倾情科技惠农,24年来,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吃住在农民炕头,足迹遍布全旗516个嘎查村,被当地农民誉为“泥腿女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