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文化评析

    汉语国际传播要有新视野

    张西平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1日   02 版)

        汉语走向世界,是中国这个具有广袤国土、悠久文化历史、超多人口的大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文化预演。

     

        国强,语言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生了显著变化。汉语国际传播的主阵地已经从中国国内转移到世界,从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育,转移到世界范围内展开的汉语国际教育,后者已经成为今天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主体。

     

        在汉语国际传播大发展、从国内事业转变为国际性事业的大趋势下,应当看到,我国汉语国际传播的研究仍然滞后,一些研究者仍习惯于传统的研究领域,对汉语国际传播大势下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缺乏敏感与深入研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语政策。了解各国的语言政策,特别是各国的汉语政策是我们做好汉语向外部世界传播工作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国别语言政策研究,特别是各国汉语政策研究是我们绕不过的一个问题。

     

        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描写语言学只研究语言本体、语言自身的结构,而社会语言学则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它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语言,而是兼顾言语,提倡联系语言本体之外的社会因素研究语言,研究在社会生活中实际的语言是如何运用的。”一般的语言政策研究大都是探讨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如何处理好国家统一的语言和各民族语言的关系,使语言的规划更加合理。但实际上,在多个国家之间也存在着语言政策的研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盟,在一个庞大的政治、经济联合体中如何处理各个民族国家间的语言问题。在汉语快速向世界传播之时,汉语与世界各国语言间的关系问题十分重要,而如何处理推广语言和接受语言之间的关系,不是语言学本身能够解决的。

     

        今天,由于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汉语国际传播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对待汉语国际传播,不能仅从知识和学术的角度来思考,而应放在中国文化复兴、中国30多年快速崛起所引起的世界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汉语走向世界,是东方文化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的一次壮丽的日出,是中国这个具有广袤国土、悠久文化历史、超多人口的大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文化预演。今日语言之欣欣向荣,预示着一个伟大民族与国家全面复兴的时刻即将到来。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歌德的这句名言说明,实践生活总是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打开书房,让它吹进五洲的风,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化的新视野,重新定位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事业的角度来思考,要扩展已有的学术领域,到跨文化研究的新天地重建学术的新理论、新方法。这是新一代学者的崭新使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