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这三个重点,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良好道德风尚是全社会所推崇倡导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是否有序和谐的标准之一。不必讳言,在目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加速运行的背景下,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群当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荣耻不明、善恶不分、美丑不辨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着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实现中国梦,离不开良好道德风尚的培育,离不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塑造。
以个体自律为基石。培育和形成良好道德风尚,既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个体提升道德素养和锤炼意志品质的重要渠道。无数单个个体的汇聚构成社会的整体。同样道理,就社会道德建设而言,无数个体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的提高,汇聚在一起,就是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就是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就此而论,个体道德素养的提高,是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培育的基石。这一原理,从“道德”的本质也能发现。就道德本质含义来说,是指要有好的品行,就是其行要正,就是要恪守社会正道和秉持良好德行。无论是对一般群众,还是对领导干部来说,个人的修身律己都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其基石都在于个人的自律。就社会运行来说,个体的自律和制度的他律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机制。社会的和谐有序运行固然需要制度的刚性来规范市场秩序,来为社会经济生活保驾护航,但制度的运行需要一系列前提,需要事后的监督,是一种成本相对较大的方式。而个体的自律,是道德主体在道德意识支配下自觉规范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内生性,其自律程度越高,社会运行的成本反而越低,社会道德风尚就越好。因此,良好道德风尚的培育和形成,需要个体的修身律己,需要个体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需要个体不断塑造和强化自己的人格气质。正是无数个体道德素养和人格气质的塑造和提升,汇聚在一起为社会发展运行提供价值引导和道德约束,我们才能有效遏制失德、失信行为的发生。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道德风尚涉及人们的内心修养、思想品质、精神感悟,涉及整个社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氛围。良好道德风尚的培育和形成,自然离不开个体修养的提升,离不开时间的淘洗,但制度的约束同样能对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产生影响,甚至是起到关键和根本性的作用。仔细观察当下的道德现实,总会让人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广大人民热心向善,社会上爱心接力、最美现象层出不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时有显现,人民群众的整体道德素养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忧的是,“老人倒地无人搀扶”现象屡屡被媒体曝光,一些领域人情淡漠、道德失落让人深感无助。对于这些为了个人私利和经济利益而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而言,纯粹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监督,不可能产生显著的实效。遏制不良道德现象的蔓延,铲除不良道德现象产生的土壤,亟须加强制度建设,让这些失德之人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付出应有的代价。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和市场化取向的探索已经充分证明,将道德建设的希望全部寄托于社会个体的道德自律,而在制度建设方面用力不够,必然会出现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失德现象泛滥的问题。实践已经昭示,没有制度建设作为支撑,单凭人们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是难以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的,即使形成了,也难以巩固和持久保持。当前,我们应该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社会管理,通过制度的刚性来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规范和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努力营造崇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道德素养的提升和道德风尚的培育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淀的过程。良好道德风尚的培育和形成要遵循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注重积累,抓住关键,以重点领域为建设的突破口,从而进一步深化道德教育,强化集中治理,健全长效机制。为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当前我们之所以对道德建设给予如此重视,主要是因为一些重要领域由于道德失范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如由“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等屡禁不止所引发的诚信危机;由城乡、地域、行业等差距持续扩大引发的社会不公;由急功近利、奢侈浪费、极端个人主义等加速膨胀引发的社会焦虑……加强道德建设,培育和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就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在建设过程中,以一些重点领域、重要行业为突破口,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对症下药、切中要害。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抓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三个重点,来开展道德问题教育和治理活动。为此,我们要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强化对失信者的制约,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不法行为,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净化网络社会环境,树立网络道德新风。如此,良好道德风尚才能真正培育和形成,道德建设才能建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