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7日 星期三

    一棵树等于一本“绿色存折”

    作者: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 刘春江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7日 13版)

        前一段时间,一些城市雾霾天气持续不断、PM2.5居高不下,其实,城市“绿肺”可有效吸纳颗粒物,种下一棵树,就等于拥有一本“绿色存折”。

        美国、英国、芬兰等国的研究表明,城市森林具有良好的降低森林颗粒污染物的功能,不同树种,降低大气颗粒物的效能不同。如何降低PM2.5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现在政府主要是采用工业减排和区域联动控制的方法;提高汽油质量,降低细颗粒物排放;监测和预测PM2.5的变化,提醒市民注意出行防护,避开污染高峰等等。其实,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绿肺”功能,调节气候,吸纳颗粒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防控途径。

        不过,我国树种多样、气候复杂、细颗粒污染物来源多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如何利用城市森林防控大气细颗粒污染,还是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我主要研究城市生态学和城市林业,以及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功能,我课题组成员殷杉博士的研究表明,大气中PM2.5的运动是“漫无目的”的,基本不受重力和惯性的影响。当它运动接近树叶时,可以穿过空气和叶片的边界层而到达叶片表面。由于叶片表面粗糙,表皮毛丰富,再加上可以分泌一些粘性物,叶片就可以成功将细小的颗粒物滞留在表面,甚至将一部分PM2.5吸纳到叶片气孔内部。因而,枝条和叶片表面粗糙、分泌物丰富、叶面积系数高的树种,例如雪松、龙柏、水杉等,会具有较好的吸滞大气颗粒物的功能。在树种配置上,乔木、大灌木、小灌木的比例维持在1∶2∶5的植物群落,可达到较好的净化污染物的效果。

        我国多数大都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森林“骨架”已经建立,但城市森林绿地的建设,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例如,在城市居住区和繁忙主干道路两旁,应“见缝插绿”,形成无缝隙绿色屏障;根据特殊区域的需求,选择最适宜树种,优化配置,形成最大生态效益群落;少建草坪,多造森林群落,提高单位绿化面积的生态效益。

        人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避免“楼房建起来,树木倒下去”的短视行为。不应只将植树造林当成一种义务,更应该把它上升到有益身心健康的高度来理解,人手一本“绿色存折”,人人植下一棵树,带来一份清新空气,换一份身心愉悦,也为自己未来储蓄一份健康。

        (本报记者 曹继军、颜维琦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