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兴邦,是我国传世久远仍然魅力四射的老话。大学的实干就是用心教学,专注科研,精细管理,周到服务,用真抓实干的工作、真情实意的情感,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用真心解读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顺应民意、回应关切、服务大众的教育,它应该有两个重要表现:其一,从教育的职能和追求的价值看,人民满意的教育有义务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其二,从教育本身和对教育的要求看,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追求卓越,走内涵发展之路。
尽心尽责,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样的要求昭示着,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和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提供给每个学生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都能拥有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让每个学生都成才,是教育公平问题,也是社会民主化进程中教育对于人民期盼的回应,更是教育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表现。北京联合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方向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学生的培养规划,统筹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立足自身的教育工作平台,攻坚克难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力争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收获成长的喜悦,让每位教职工都能幸福健康生活,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追求卓越,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教育是民生之首,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与幸福梦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核心在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八大报告,对于教育改革提法有了一些变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由此感受到,对于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了,视野更宽了,针对性更强了。从对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整个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在准确定位基础上,对不同学段提出分层要求,在尊重教育的依次递进规律基础上,追求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
教育有了科学谋划,它离人民的期盼就又近了一步。北京联合大学,立足首都市属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功能定位,顺应首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了近18万奉献在首都各行各业的毕业生。当下,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坚守质量第一”,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实力;“坚持内涵发展,推进协同创新”,追求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完成学校由大校到强校的转变。有针对性提出三大人才培养计划,即,卓越应用人才成长计划、创新发展人才培育计划和文化服务人才资助计划。
用真情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关键是确立办学为民的思想,让办学为民成为我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学为民,为人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成为人民乐于选择的人才培养摇篮、社会乐于选择的人才输出基地,是北京联大的追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树立科学意识,创新求变,提高科学谋划、内涵发展的能力;树立发展意识,统筹兼顾,提高办学治校、共谋发展的能力;树立忧患意识,勇于竞争,提高把握机遇、形成合力的能力;树立责任意识,敬业奉献,提高干事谋成、服务师生的能力。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改革创新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工作,力行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提高学校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力行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提速学校科学发展的进程和目标的实现;力行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北京联合大学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核心任务的观念,多举措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落在实处。举措之一,章程入手,抓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大学章程建设,推动学校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理机制;按教育规律管理教学、教研和科研,通过制度保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增加教学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组织机构上用心思、下功夫、谋实效。举措之二,凝练特色,抓学术思想培育。整合资源,探索改革路径,加快学科专业整合,凝聚方向和力量,减少矛盾和内耗,提高效率和效能;扩大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制定学术规划等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浓厚学术氛围。举措之三,人才强校,遴选“试点学院”,确定若干个学院自主开展试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和评价制度,评定并推介形成全校统一的科学有效的治理模式,切实增强学校发展活力和服务首都经济社会的能力。
教育如何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国家需要、顺应人民期待?就是要付出真心、真情,更多地从人的角度理解教育,并将这种理解落实为实干,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让学生“成人”,成为有差异化个性的有用之才,成长为有胸襟担当国家期盼、人民嘱托、社会需要的人,成长为有能力胜任产业或行业岗位的人,成长为学以济世的人。
当前,“中国梦”成为最热门话题,可以说,“中国梦”折射的是中华民族不断奋进、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是中华儿女对幸福生活、美好家园的不懈追求,更是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支点”,“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批创新型、实用型人才行动起来,因此,对高校而言,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用最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让大学成为实现“中国梦”,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