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它在国内被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14年间,关于这个问题,八个国家部委召集相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
14年后,它的生产、销售、使用再次合法化。
它就是俗称“方便盒”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根据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它将从今年5月1日起恢复合法身份,从“白色垃圾”变身“无毒无害、符合资源节约的发展方向”的“绿色产品”。“21号令”一出,支持者欢呼“这是科学、市场的胜利,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反对者认为,这是“行业利益绑架决策,会重新造成白色污染”。
是“白色垃圾”,还是“绿色产品”
1984年,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又称PS发泡塑料餐盒)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被引进。它具有保温(1—2小时)、耐压、重量轻、价格低廉(每只7—8分钱)等优点。“过去,它一年销量达几百亿只,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远销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丹麦、加拿大、挪威等20多个国家,珠海、深圳、天津等地的企业,年出口约6000吨,为国家创造了巨额外汇。”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说。
当时,在国内,主要是烧烤店、小餐馆、快餐店等免费提供给顾客使用。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淡漠,大量丢弃的餐盒变成了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从1995年5月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全面禁止在铁路站车使用,代之以可降解餐具。
有的媒体一直对它口诛笔伐,有关它致癌、有毒的说法不绝于耳。
“关于PS发泡餐具有毒的问题,最早见于1999年10月北京某报一名实习记者的一篇文章《泡沫饭盒与您拜拜》,该文提到PS餐盒65℃以上高温使用会产生强致癌毒性物质二英;此后又有媒体说PS发泡塑料餐盒含有双酚A,会导致生殖机能失常。”在日前中国科协组织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产业政策调整通气会上,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唐赛珍谈到当时的情况如是说,这些报道后来被专家证实为失实报道,事实上二英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是300—400℃的高温;而PS与双酚A二者分子结构不同,不属同一类物质。
直至近日仍有一些媒体,通过将PS发泡餐盒在“沸水中煮”、“140℃热油浇”以及“高浓度溶剂淋”等实验,不断加深消费者对其安全性的担忧。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李沛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实验已经超出了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聚苯乙烯的特性是80℃以下坚硬如玻璃,80℃以上容易变软,具有橡胶的性质。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国家规定,它应该在70℃以下使用。餐馆打包送餐,即便是路边摊上那种炒得特别热的饭菜,在短时间内食用也没关系。但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要注意防火,不能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也不能用于蒸煮。”
今年3月20日,发改委对“21号令”的出台做出解释: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的检验结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1988)和《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无毒无害。且现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使用的发泡剂已用丁烷代替氟利昂当发泡剂,其回收产品可以做成各种文具尺、笔筒、鞋底等,符合资源节约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与现有的各种环保餐盒相比,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李沛生说,“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每个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出厂价格也就5分钱到7分钱,最便宜的可降解餐盒每只则需要两毛钱左右,而两者一样安全。”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禁”与“解禁”
因为“白色污染触目惊心”,1999年2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作为落后产品列入目录,要求禁产、禁用,明确提出了2000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目标。这便是人们常说的6号令,又称“禁白令”。2005年12月,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40号文),再次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列入了“淘汰类”产品,继续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专家杨惠娣近日在有关会议上说,禁白令在逻辑上站不住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会造成白色污染,但根源是人们乱扔。即使是可降解的白色餐盒,也会污染环境。
尽管在过去十多年里被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却从未从市场上真正消失。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最近调查数据显示,北京每天的一次性餐盒使用量约200万只,其中发泡餐盒占20%,每天约40万只,使用地区集中在路边摊和小吃店。
除了具有价格优势,杨惠娣介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发泡餐盒主要从日本和台湾引进,企业多采取合资形式,有一定的合法生产期限。在期限内出口可以创造大量外汇。比如珠海某企业,每年此项外销创汇金额达到800万美元。我认为,这也可能是发改委决定解禁的原因之一。”
“解禁”后面临三大难题
尽管一次性发泡餐盒的解禁,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但还是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北京师范大学化学院博士后、民间环保组织成员毛达表示,“虽然PS发泡餐盒并不像许多传言‘有很高的致癌风险’,但作为已经被大量使用的一次性用品,本身就应该像塑料袋一样被限制生产、流通、使用。”
专家指出,除了应不应该被限制使用的问题,解禁之后,一次性发泡餐盒行业还将面临三大难题:
首先是政府该如何监管?上海某资源再生处理公司总经理黄隆滨认为,“直接管制容易造成行业发展的停滞和扭曲。”李沛生的看法也是解禁后政府不应再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由于过去国家将发泡塑料餐盒列为淘汰产品,我国有关企业的生产技术基本上还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发泡塑料餐具如今已开发出大量的低发泡、彩膜贴合、淋膜、抗高温、防紫外线、抗氧化的新工艺和新产品。”
同时,如果不严格监管,一次性发泡餐盒的质量仍有安全隐患。央视2010年有关“洋垃圾变餐盒”的报道,就揭露了部分地区销售的发泡餐具售价竟远低于制造餐具的聚苯乙烯原料的成本价格,生产企业大量甚至全部使用进口废塑料,或利用回收来的废旧光盘、废旧发泡餐盒、减震块等作原料的做法。
第二大难题是回收难。一次性发泡餐具理论上可回收利用,但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在现实中却举步维艰。原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包装委员会副主任蔡明池近日表示,上海曾实施“三分钱”工程,即要求发泡餐具生产企业每生产一只一次性发泡餐盒即缴纳3分钱的回收费用,但效果不甚理想,因为这降低了企业利润。
第三大难题是使用者的环保意识。大多消费者对此表示担忧:一次性发泡餐具主要在小餐馆和街边摊上使用,还是会被随意丢弃。中国包装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只有9%的消费者表示支持发改委的21号令“解禁”。
对于上述三大难题,发改委称,“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生产许可管理、行业准入、回收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监督执法等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实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调整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
(本报记者 袁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