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紫金山天文台改博物馆不全是雾霾惹的祸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26日   10 版)

        本报南京3月25日电(记者郑晋鸣)近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变身博物馆”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至于为什么化身博物馆,人们似乎纷纷将矛头指向“雾霾”,说它就是罪魁祸首。

        记者从江苏省气象台了解到,50年来,南京日光强度下降了14%,南京的天空变得越来越暗淡。南京有效天文观测日,即1年中能够进行天文观测的天数,10年间减少了50天。雾霾“遮了天,蔽了日”,让天文观测变得十分困难。

        除此之外,受雾霾影响,专业天文观测仪器的维护成本也因此增加。国家天文台太阳选址大队队长刘煜告诉记者,南京空气中PM2.5过高,为了保证观测仪的正常使用,其镜片可能每周都要清理一次。紫金山天文台拥有60厘米口径的反射望远镜、20厘米口径折射望远镜等设备,这种大口径的望远镜清洗一次,至少要花费十几万元。而“雾霾让紫金山天文台变成博物馆”的说法在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看来,并不完全准确。

        “紫金山天文台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科学院的天文研究机构的紫金山天文台,二是坐落在紫金山第三峰的天文观测点。作为天文研究机构,继续进行天文学研究,而紫金山上的观测点,其不再更多地用于天文观测。如果把它叫做博物馆,是否认了其一部分功能。”他告诉记者,“天文观测点的功能衰退一方面是科学自身发展的结果,紫金山天文台观测点功能的衰退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像天文学射电天文研究领域,需要一些更精密的仪器和更好的观测地点,紫金山天文台仪器的先进程度、其周围大气的稳定程度、透明度等都达不到科学观测的条件。因而专家们要选择其他更适合的天文观测点。”

        而随着南京城市化的不断扩张,紫金山周围地区开发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城市灯光对天文观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对于媒体聚焦于雾霾的说法,杨戟呼吁:“我们得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不应该什么热就炒什么。”

        那么,像紫金山天文台一样的老天文观测基地,其出路在哪里?新的观测基地又该选在何处?

        “一直以来,紫金山天文台就发挥着普及天文科学知识和天文学历史的作用,它应该成为科普教育、科普旅游的基地。和紫金山天文台一样的一些老天文观测基地都该发挥余热。”杨戟说。

        2000年左右,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就开始在苏北盱眙和云南姚安选址建观测站。专家表示,旧的已去,新的却难来,目前天文观测重新选址依旧迫在眉睫。寻址的一个总原则是离大城市愈远愈好,但是远离烟尘污染、城市光污染的选址地往往也会成为开发商觊觎的目标。为了逃避开发商们的围剿,国家对天文观测选址也已进入一种保密状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