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热点图书访谈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芬尼根的守灵夜》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26日   13 版)
    译者戴从容近影

        这是西方文学界公认的“天书”。梦一般的语言,迷宫一般的结构,通篇隐喻、暗示、双关、幻象,晦涩无比。1939年,乔伊斯完成最后一部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时曾放言“这本书至少可以让评论家忙上三百年”。

     

        如他所料,一代又一代“乔迷”争相猜谜、解谜。时隔73年,这部“天书”终于得以走近中国读者。他一定没有料到的是,这部每页都有一半注释的中译本甫一问世竟成畅销书。短短三个星期内,首印8000册已销售一空。

     

        对于这部书的热销,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王为松表示:“完全出乎预料!”在他看来,如此一本深奥难懂的西方文学“天书”在中国畅销,本身就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一道文化景观。

     

        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译者戴从容的翻译是否尽可能多地重现了原著风貌?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芬尼根的守灵夜》?——

     

        一座无法绕开的奇峰

     

        《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一个英语文学的里程碑,无论喜欢或不喜欢,都无法绕开它。这部书既是乔伊斯对自己过去创作的一次超越,也是对当时文学的一次超越,是从审美到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戴从容

     

        乔伊斯一生只创作了三部长篇和一部短篇小说集:《尤利西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芬尼根的守灵夜》和《都柏林人》,每一部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取得了重要地位。

     

        晚年的乔伊斯,视力半盲,专心创作,绞尽脑汁,精心布局,花费17年时间完成《芬尼根的守灵夜》。他说,写完这部作品,除了死,就没有其他事情好做了。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从容则在10余年研究的基础上,挑战乔氏高峰,历时8年艰辛完成该书的首卷翻译。

     

        “《芬尼根的守灵夜》必须受到解读而且也是值得被解读的。”戴从容认为,以法国著名思想家德里达为主的解释学派对乔伊斯字谜一样的词语的解构阐发,改变了当代世界文学的阐释方式。“迷宫”“百科全书”“万花筒”——这些乔伊斯用以描述《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词汇常常出现在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罗伯-格里耶等名家的作品之中。可以说,《芬尼根的守灵夜》当之无愧“后现代文学的鼻祖”。就如思想的源泉,《芬尼根的守灵夜》影响着当代众多有影响的作家和思想家,并通过他们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代的文学和思想。

     

        一个开放的世界

     

        如果这个词语的所有语言的意义都是一样的,但是所有语言都具有价值,都需要把它们写出来,那意味着你在接受一个开放的世界。——戴从容

     

        在翻译《尤利西斯》后,萧乾夫妇曾试图一鼓作气打开《芬尼根的守灵夜》的大门,但只尝试了一页就放弃了。乔伊斯刻意在白昼写下夜行梦呓,说的是听不懂的胡话——全书采用50多种不同语言写成,其中甚至包括作者自创的“梦语”。翻译之难,可想而知。

     

        “我没见到过一部文学作品是这样排版的,这是一本空前的书。”英语文学专家、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梅说。

     

        著名翻译家周克希曾以一人之力“追寻逝去的时光”,在他看来,戴从容翻译《芬尼根的守灵夜》,在所有翻译方式中选择了最难的一种,也是对读者最负责,是最不会糊弄读者的一种。

     

        全书注释之密集,版式之复杂,令人叹为观止。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室主任傅浩说:“这是个创新的译本,让人想起了中国传统古籍的集注本,有大字有小字有注释。《芬尼根的守灵夜》不仅开创了后现代主义的手法,也开创了现代网络文学时代的手法。”

     

        戴从容认为,《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语言其实是人类整个历史的语言,是世界历史的语言,不但具有多义性、双关性,还必须具有现有语言所没有的包容性、衍生性、变动性,必须能把历史和当下融合在一起,把个人和整体融合在一起,把已知和未知融合在一起。”基于这样的理解,戴从容在翻译中把文本词语能够解读出的所有含义尽可能呈现给读者,这使得文本的阅读具有了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或者说可能性,使译本实现了让大家一起解读的、自由的阅读。

     

        她坦承,翻译时在“信”和“达”之间要不要取得一种平衡,自己一直在探索。“在信达雅上面,我把信放在第一位。”她说,现在呈现的面貌试图迫使读者注意到,乔伊斯要打断这种阅读的流畅感,希望读者停下来想一想。

     

        一首包罗万象的诗

     

        《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一首用散文体排列的人类的诗,它带给我们的改变将慢慢显现。——戴从容

     

        这不是一本娱乐的书,也不是一本实用的书,甚至从当中读不到故事,读不明白内容。很多人困惑,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读?

     

        “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完《芬尼根的守灵夜》之后,立刻就被那个丰富、庞杂、奇幻、变动的宇宙所吸引,虽然没有完全看懂。这种感觉,就像夜晚瞭望繁星点点的苍穹,不知道这些星星的样子,但被它的无垠、幽邃、神秘和无限可能性所折服。”戴从容如是描述《芬尼根的守灵夜》带给她最初的触动。

     

        戴从容认为,《芬尼根的守灵夜》不仅像乔伊斯的众多小说一样改变着人们对爱尔兰的看法,改变着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看法,而且也改变着我们对罪、对性、对谣言、对审判、对堕落、对救赎、对家庭、对民族、对自由、对生命、对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联系的看法。

     

        “如果说《尤利西斯》像苏州园林一样精致,那么《芬尼根的守灵夜》就是一个包含万物的宇宙。《尤利西斯》是根据荷马史诗构建的一个圆,《芬尼根的守灵夜》是无限开放的空间,有极大的包容性。”戴从容说,读乔伊斯的作品,不仅能体会到艺术的创新与超前,又能体验到自然的变幻莫测和宇宙的包容。乔伊斯允许读者在文字上进行再创造,这样开放的文本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研究。

     

        “《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一首用散文体排列的人类的诗,它带给我们的改变将慢慢显现。”戴从容对此充满信心。在她看来,这本书的意义“很大一部分存在于它的叙述里,而不在于它讲了什么故事”。她建议,读者不妨暂时抛开情节,让自己被唠唠叨叨的叙述充满,去感受它的丰盈和宏大。甚至,可以把它当做一个“笑话大全”,在滑稽的语句和故事中寻找快乐,毕竟“所有人的乐子”也是这本书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三月光明书榜:《芬尼根的守灵夜》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著,戴从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