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于今天下午抵达巴最大的港口城市卡拉奇,结束了长达4年的“自我流亡”生涯。穆沙拉夫是在巴进入大选的关键时刻抵达卡拉奇的,巴警方对卡拉奇机场出口处进行了严密布防。几乎在同时,巴选举委员会宣布任命84岁的巴联邦名誉大法官哈扎尔·汗·科索为巴看守政府总理。至此,17日午夜宣布解散的巴人民党政府正式被看守政府接管,巴定于5月11日举行全国大选。
穆沙拉夫于1999年通过政变上台,并就任巴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2001年就任总统,在任期间,穆沙拉夫任命了经济学家和银行家肖卡特·阿齐兹为总理,曾使巴经济快速发展,连续6年的年经济增长率超过6%,其间巴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就业率大幅上升,媒体业迅速发展。巴正式成为美国的“非北约主要反恐盟国”,并正式加入美国的反恐战争。但好景不长,在2007年镇压红色清真寺事件、2007年的巴首席大法官被拘押事件、连续五年反恐清剿造成误伤平民的事件、俾路支斯坦省民族主义领导人布格提遇刺事件、贝·布托遇害事件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穆沙拉夫因处理不当,在2007年后穆逐渐失去民心,2008年8月18日在执政党联盟弹劾压力下辞职。他随后到美国、印度、阿联酋和英国等地寻求避难和自我流亡。穆沙拉夫于2011年宣布成立全巴穆斯林联盟,并决定于今天返回巴参加大选。
巴各界对穆沙拉夫的评价褒贬不一。总体来说,持批评和反对立场的人占绝对多数。穆沙拉夫的主要支持者是军队的一些退役军官、侨居国外的巴海外公民和巴穆哈吉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度移民后裔),他们人数虽然不少,但力量十分分散。尽管穆沙拉夫雄心勃勃,对未来总理一职势在必得,但分析家们认为,穆沙拉夫在大选中难有上乘作为。
首先,目前在大选中占有较大优势地位的是巴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其首领就是穆沙拉夫发动政变推翻的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而穆曾是谢里夫总理亲自任命的陆军参谋长和参联会主席。谢里夫及其家族势力与穆沙拉夫有不共戴天之仇,绝不容许“叛逆者”“回国篡位”;其次,现任总统扎尔达里领导的执政党人民党多数成员认为,穆沙拉夫对贝·布托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很多人认为穆在贝·布托谋杀案中有重大嫌疑;再次,巴塔利班的崛起是在穆沙拉夫执政后期,他们认为是穆沙拉夫支持美国发动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才把巴引向灾难。“巴塔”不仅在穆的任期间内发动多次刺杀穆的行动,最近还通过现代电子通讯设备向其成员发出对穆沙拉夫的追杀令;第四,巴首席大法官乔杜里曾在2007年遭遇穆沙拉夫的羞辱,并因反对穆沙拉夫而被视为民主斗士。虽然最高法院暂时撤销了对穆沙拉夫的逮捕令,但主动权仍在最高法院手中;最后,穆沙拉夫虽曾是一时的政治枭雄和军事强人,然今非昔比,穆沙拉夫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环,许多人把目前恐怖袭击频仍、社会秩序动荡、能源短缺等“巴基斯坦病”归咎于穆沙拉夫,且几乎所有的现役军队将领都不支持穆沙拉夫。
由此看来,穆沙拉夫既不可能赢得大选,也不可能改变巴基斯坦政坛的现状。他的出现只不过起到一种“搅局”的作用,为本来已纷繁复杂的巴政坛增加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本报伊斯兰堡3月24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 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