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5日 星期一

    原汁原味 BOOKS & MUSIC

    《家庭秘密:从维多利亚时代到现在的难言之隐》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25日   12 版)
    黛博拉·科恩所著《家庭秘密:从维多利亚时代到现在的难言之隐》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有一句名言:“每座房子都在某个角落藏着难言之隐。”这句话大概是对的。哪个家庭没有一点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呢?只不过,什么事让人觉得难为情,需要保密,因人因时而异。一百年前人们讳莫如深的话题,在今天也许是小事一桩;以前人们以之为耻的经历和事件,在今天可能被坦然地公之于众。这种变化充满奥妙。变化是如何在时间长河中发生的,为何发生,既有趣又耐人寻味。美国历史学家黛博拉·科恩的新著《家庭秘密:从维多利亚时代到现在的难言之隐》,正是一本探讨19世纪至今英国家庭隐私观念以及相关习俗变迁的书。

        《家庭秘密》涉及几个在历史上被视为禁忌的话题:跨种族性关系及其产生的后裔、通奸、私生子、精神疾患和同性恋等。

        人们通常认为,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律条远比现在苛刻,世风远比如今虚伪。例如,白人与殖民地土著女性的子女被送回英国后,通常以“朋友的孩子”之名被寄养在亲戚家,因为孩子的非婚生身份及其有色血统被视为体面家庭的丑闻,必须严格保密。再如,私生子和先天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要送往福利机构以掩盖家庭的秘密。还有,同性恋者必须隐藏自己的性取向,否则难以在社会立足。然而,依据科恩的研究,真实的历史情形要复杂得多:在维多利亚时代,私生子的身份是一回事,他们能否获得良好的养育和关爱是另一回事;浓厚的宗教氛围使人们往往把私生子和“不正常”儿童视为上帝的考验,人们相信智障和精神残疾是可以在训练机构获得治疗和矫正的,只有当进化论和弗洛伊德理论流行开来以后,这些现象才被定义为“遗传学污点”遭受歧视;公然的同性恋固然不为社会所容,但是,对于一些“公开的秘密”,人们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貌似道学虚伪、人们心里仿佛藏着无数秘密的旧时代是否意味着不宽容?像如今这样,人们听闻什么都不惊奇、一切都可以在社交网站上自曝故而秘密几乎消失的“透明”时代,是否意味着不残酷?到底是生活在有羞耻的时代好,还是生活在个人行为无边界的时代好?这是《家庭秘密》一书引发我们深思的问题。(萧 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