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华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针对这一表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俞步松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急需树立正确科学的发展观,要从传统的“学科本位”“企业本位”“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
俞步松长期研究国内外的职业教育,他解释说,学科本位是高职院校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学科知识和理论是其中心;企业本位是注重用人单位的需求,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产品专业结构来设计课程;能力本位是以能胜任一种岗位的职业要求为出发点,使受训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与资格。他认为,高职教学由学科本位向企业本位、能力本位模式的转换,突破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但仍有不足,即很难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和重新选择职业。
俞步松认为,需要建立“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发展观。他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经验中总结,认为“素质本位”在内涵上除了知识、技能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外,还包括基本职业素质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在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在外延上,“素质本位”又可分解为品质、知识、能力、审美和身心五方面的素质。“我们学校的调查表明,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中,用人单位最看重人品,主要是诚信品质、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他表示,高职教育向素质本位的转变,实际上体现了从工具理性向工具理性与人文关怀和谐共生的高职教育文化观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