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河北廊坊市安次区葛渔城镇马柳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顶着凛冽的寒风,全村近200户村民放弃了地里的农活,外出务工的请假回家,自发组织,一起去送英雄李景谭最后一程。
“舍己救人好榜样”“向英雄致敬”“一路走好”……大量闻讯赶来的群众早已等候在路两旁,众人用一个个赞颂英雄的条幅表达着对李景谭的追思。
今年55岁的李景谭,出生于马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退伍老军人。1979年,他沿着父亲的脚步应征入伍。在部队期间,李景谭表现突出。退伍后李景谭一直在家务农,妻子胡敏芝常年患病。去年,儿子李根又遭遇车祸,视力受损。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这名退伍老兵没有退缩。家境贫寒的他扛起生活的重担,即便是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向政府和部队提出过任何请求。李景谭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乐于助人,在村民眼中是一名“多才多艺”的“技术能手”,利用自己的木工技术、种植技术和农用机械操作技术,经常帮人排忧解难。就是这样一位热心肠的退伍老兵,却在“雷锋日”那天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家人和乡亲们。
3月5日上午9时许,马柳村村民任永生在自家的红薯窖里,查看囤积的上万斤红薯准备出售,由于地窖内长期通风不畅,在地面上的妻子见丈夫扔出几块红薯就没反应了,便迅速跑进村里呼救。李景谭听到呼救后,马上跑到了事故现场,纵身跳入了近3米深的红薯窖救人,很快便昏迷倒地。村民们陆续赶来救援,并找来电风扇向窖里吹风送氧,在众人的配合下,才用绳索将已神志不清的两人救出。当120急救车将两人送到医院时,38岁的任永生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李景谭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见义勇为的瞬间。
马柳村村主任一提起李景谭满是感激之情,“李景谭在村里的人缘特别好,1996年下大雨,他用自家的水泵帮大伙儿排涝保收。这么多年他帮助过多少人,恐怕很难统计了。每次忙完自家的农活,他就帮别人干活,分文不取,连我家的窗户都是他帮忙修的……”
几天来,李景谭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廊坊的大街小巷,这位平凡的退伍军人感动了整个城市。(本报通讯员 刘振山 孙泽恒 本报记者 耿建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