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6日 星期六

    福建省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兴生委员:

    畲族文化保护不能流于表面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16日   07 版)
    几位穿着传统服饰的畲族妇女。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民族乡“二月二庙会”上,傲上村的畲族群众舞起草龙。 新华社记者 周科摄
    在第六届“畲族·风”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现场上,畲族群众在举行旱船表演。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龙麒平番立大功,招为驸马第三宫;封其忠勇大王位,王府造落在广东……”这首《祖公歌》唱的是畲族祖先的功绩。这是一个爱唱歌、善唱歌的民族。“歌言山哈当文章,劝你细齐学点唱;歌是原底祖公礼,流传做墨写书文。”畲族人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有语言,没文字,畲族人就以歌传史,传唱本民族的历史;以歌言志,诉说喜怒哀乐和生活百态。“一部畲歌集,也许就是一部畲族历史。”雷志华是福建宁德市畲族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1997年开始,他放弃节假日,四处搜集畲族民歌。他说:“我从小就从长辈那里听来许多民歌,我的启蒙教育就是从这些民歌开始的。”令他忧心的是,能唱畲歌的大都是年纪很大的老人,年轻一代的畲家子弟有的连畲话都不会说,会唱畲歌的就更少了。

     

        2006年,福建省宁德市申报的畲族民歌和畲族小说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3卷本《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出版。政府和民间力量对畲族文化的整理和保护越来越重视。但雷志华依然担心,口耳相传、别具一格的畲族文化,在城镇化的大潮中,会不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畲族文化传承的主体在乡村

     

        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仅流于表面,只有充分发动畲族群众进行保护和传扬,才能保持畲族文化的生命活力。

     

        畲族主要有四姓:盘、蓝、雷、钟,台湾新竹还居住着盘姓一支。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这天,大家举办盘歌活动,共吃“乌饭”,又称“乌饭节”。2012年,福建省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在宁德举办,台湾盘、蓝、雷、钟姓氏宗亲代表和高山族代表都来参加,增进了两岸少数民族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畲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是畲族群众,重点在民族村。一方面,我们下气力改善民族乡村基础设施,抓好特色村寨建设,把试点村建设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文化、农业、生态村寨,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一方面,我们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宁德市保护与发展畲族文化领导小组,制定宁德市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规划,确定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仅流于表面,只有充分发动畲族群众进行保护和传扬,才能保持其生命活力。“十二五”期间,宁德还将加大村级文化站建设,让少数民族群众都有文化活动场所。鼓励和支持民族乡村、民族中小学创办畲族文化传习所,编写《畲族文化读本》,作为地方教材在全市民族中小学推广使用。

     

    建一座中国畲族博物馆

     

        宁德畲族民间文化、文物资源丰富,初步摸底不下几万件文物,目前仍有大量畲族文物散落民间,缺乏有效保护和整体展示。

     

        福建宁德作为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历史文化保留较为完整,但目前还缺乏畲族文化的展示中心。现有的闽东畲族文物馆在金涵乡中华畲族宫内,规模较小,馆藏600多件文物。在福安市溪塔、铁湖民族村,霞浦县白露坑和福鼎双华民族村等也相继建起村级文物馆。

     

        宁德畲族民间文化、文物资源丰富,初步摸底不下几万件文物,仍有大量文物散落民间,缺乏有效保护和整体展示。所以,我建议以中华畲族宫为基础,在宁德建设中国畲族博物馆,以展示畲族文化为主,荟萃海峡西岸少数民族灿烂文化,反映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历史。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给予资金扶助,通过两三年的建设使之成为当地一座既具有畲族文化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的标志性公益文化设施。

     

        (本报记者 颜维琦 高建进采访整理)

     

        【链接】

     

    畲族简介

     

        全国畲族总人口72万,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湖南、贵州等省。福建宁德是畲族主要聚居地区,有畲族人口18.9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全省畲族人口的近一半。畲族有独特鲜明的语言、歌谣、服饰、舞蹈等民族文化和风情。畲族民歌、小说歌、畲族节俗、婚俗、畲医畲药、畲族武术等,共同绘就畲族传统文化的精彩画卷,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服饰为例。畲族服饰自成体系,最有特色的当数凤凰装,至今还有许多畲族新娘保持着穿凤凰装的古老习俗。不同于其他许多民族,历史上畲族女子大多不做针线活,凤凰装上绣工精美的图案,一针一线都出自男性师傅之手,这也许正是畲族凤凰装的独特魅力所在。传说畲族祖先三公主是高辛皇帝的女儿,地位尊贵不能跪拜,因此畲族婚俗中至今保留“男拜女不拜”的传统,留存着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地位的鲜明特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