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09日 星期六

    永远的雷锋驻地 永恒的雷锋精神

    ——辽宁营口雷锋文化大家谈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09日   11 版)
    雷锋班回营口
    雷锋生前战友站在营口火车站广场的雷锋塑像前,感觉战友雷锋仿佛站在身后鞭策他们,肯定他们多年宣讲雷锋精神的行为。张运平摄
    2012年盛夏,营口盖州市一位农民由于天气炎热晕倒在路旁,一位路过的女士立即拨打120求救,并守护在他身边等候救护车到来。随后,营口市文明办发起了寻找这位爱心女士活动。杨红摄
    2012年夏,受台风“达维”影响,营口盖州市遭遇了罕见的洪涝灾害,驻营口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冒着生命危险抗洪救灾,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王磊摄

        编者按

     

        辽宁营口也是雷锋的第二故乡。1960年1月8日,雷锋从辽阳入伍,乘火车来到营口,并代表新兵发言。其后,参加了新兵培训,取得了优异成绩,被分到运输连,当了一名汽车兵。4月7日,随运输连到抚顺执行施工任务。其间回营口参加过冬训,并多次往返于抚顺和营口之间,运送军用物资和施工器材,直到1962年8月15日在抚顺因公殉职。雷锋去世后,营口市就开始了学雷锋活动,一直未曾间断。50多年来,营口涌现出学雷锋小组4万多个、自发的学雷锋志愿者团队6000余支,已注册的学雷锋志愿者13万余人。

     

        除了学习雷锋精神,营口市还先后三次举行全国性雷锋论坛,在重大问题上激浊扬清,引领学雷锋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一步走向深入。本期《论苑》精选社会各界人士畅谈营口雷锋文化现象,以飨读者。

     

     

        营口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雷锋生前战友、海军原副政委冷宽

     

        当我接到《雷锋在营口的故事》书稿时,几乎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读后非常高兴,也很受感动。

     

        《雷锋在营口的故事》讲的是雷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营口。营口,这个熟悉的地名,对曾与雷锋一起工作过的官兵来讲,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如果说,营口是雷锋的第二故乡,那么对同雷锋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官兵来讲,营口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军爱民,民拥军,我们驻营口期间与营口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雷锋在营口的故事》一书的出版,既反映了营口人民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当年驻营部队官兵的共同心愿。

     

        作为雷锋生前战友,我非常钦佩营口史志办主任韩晓东同志能够花费近二十年时间,默默无闻、锲而不舍地挖掘雷锋在营口的史实,并执著地为弘扬伟大的雷锋精神做着不懈的努力。

     

        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对营口市的学雷锋活动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雷锋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所凝聚成的雷锋精神,必定会在营口得到更好的延续,并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身上发扬光大!

     

        我写《雷锋,我们的战友》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傅庚辰

     

        在创作故事片《雷锋》的音乐时,有几句话给我启示很深。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想这就是雷锋精神之所在。

     

        我在写作《雷锋》影片主题歌的时候,思想认识有一个深化的过程。1963年秋,我怀着极大的热情接受任务,尽我所能地阅读有关雷锋的一切资料,心中充满着对雷锋的钦佩之情。所以,我邀请词作家合作的影片主题歌名为《高岩之松》,“高岩之上长青松,青松昂首望长空……”意在表现雷锋的高大坚定、傲然屹立的伟岸形象。寒冬季节我带着写成的词曲来到辽宁营口“雷锋班”生活,五次采访雷锋生前指导员高士祥、两次采访与雷锋一起当过工人又一起当兵的乔安山,到雷锋生前担任过校外辅导员的抚顺市望花区小学访问,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同劳动。特别是多次参观雷锋所在连队那三间土房的“雷锋事迹陈列室”之后,我对雷锋和他的时代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雷锋有着解放军英模共同的英勇奋斗的高尚精神,但这种精神不是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那样集中地体现在壮烈的行动上,雷锋是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熔铸于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和平凡事物之中并长期坚持不懈,这在和平年代尤为难能可贵。雷锋把伟大寓于平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于是我否定了《高岩之松》,并苦思冥想费时两个多月,自己作词写出了《雷锋,我们的战友》。把它定位在“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意思是说,既然是战友、是兄弟,那就是普通一兵,是我们同行列里的人,但他又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的标兵,是走在我们队伍前面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整个影片的音乐也是在这首主题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我为什么要写《雷锋》

     

        著名作家、长篇小说《雷锋》的作者黄亚洲

     

        我写雷锋长篇小说和电视剧本,赞成者很多,反对者不少。反对者大约是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好意。雷锋就那么一个平凡的人,做了很多琐碎的好事,怎么写?第二种情况是担心写不好。雷锋成长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现在年轻人能接受他吗?第三种情况是坚决反对。这类人把雷锋当作一个假典型,认为是在那个年代里面故意整出来的。

     

        我在四川大地震救援的第9天赶到现场,在那边十天,我每天都是凌晨几点才睡,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发现个个都是雷锋,真像雷锋一样。回来以后,我就跟大家讲:雷锋我写定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只要在大灾大难面前,雷锋都会层出不穷地站出来。这种精神,客观上已存在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深处,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有一天,我在杭州遇见一个老大娘摔倒在地上,围了一大片人,都不敢过去。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人对老大娘说:你自己起来,你要不起来的话,我们都不敢帮你,我们来拉你,你要是说我们把你推倒的怎么办?

     

        我后来想了半天:同样是倒在地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都会有人拉,可是现在却是这个状况。所以我觉得,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应该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一个或者几个精神标杆,闪光的,永不倒下的,一听到就觉得热血沸腾的。这样的标杆要有,雷锋就是这样的标杆。所以,在这次会议上,我对营口市委、对生活在营口的雷锋生前战友、对营口市委宣传部的同志由衷地表示敬意,他们正在做着这样的工作。

     

        雷锋不仅是属于我们民族的,同样也是属于世界的,谁心里都拥有一个雷锋。要把人内心里善的一面、美的一面大张旗鼓地、毫不掩饰地说出来、倡导出来、弘扬起来,我们中华民族就会充满希望。我想,我写《雷锋》小说和电视剧的意义可能就在这个地方。

     

        新雷锋辈出的沃土

     

        出版人、《雷锋》一书责任编辑朱鹰

     

        我是1963年出生的,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也是1963年,我觉得我和雷锋非常有缘。

     

        一个民族要自强,不仅需要军人浴血奋战,需要黄继光、杨根思这样的战斗英雄,我们还需要雷锋。我觉得雷锋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品质的核心,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我清清楚楚记得,在我小时候,读雷锋日记是非常激动的,在读了雷锋日记后,我们会偷偷跑到学校去,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打扫教室,其实这就是从小被雷锋精神熏陶的结果。

     

        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很多80后的年轻人,来支援我们四川,做了非常多的好事。其中有一个团队,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做了很多好事,从来不留名,人家让他们留,他们就留“雷锋”。

     

        我们中国到处都是雷锋,怎么能说雷锋精神过时了呢?我觉得雷锋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需要大张旗鼓地提倡。我是搞出版的,做了很多西方成功学的图书,我发现一个特点,所有其他国家成功学的图书,都会谈到利他主义的好处。利他主义并不是说,我们为他人服务了,我们就倒霉了,其实恰恰不是这样的。雷锋恰恰是在为别人的奉献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如果雷锋没有得到快乐,他又怎么这样心甘情愿地做下去呢?

     

        我第一次来营口,了解到雷锋首先在营口当兵,来到营口就做好事,雷锋的这种行为和营口纯朴的民风有没有关系呢?

     

        作为出版方,我们有幸出版《雷锋》这本书,赚不赚钱都不重要。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有一个雷锋还不够,我们还要有更多的雷锋。

     

        以历史和时代的视角认识和把握雷锋精神

     

        辽宁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储霞

     

        雷锋是一个经历过旧社会苦难、成长于新中国阳光下的青年。雷锋精神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但雷锋精神所闪耀出的真善美的光芒,则早已超越历史而成为人类追求的至高境界。因此,对于雷锋精神,我们不能将其概念化、固定化、抽象化,而应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去全面认识和把握,使雷锋精神经过历史孕育、时代发展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雷锋精神是特定历史孕育又超越历史年代的文明精华

     

        雷锋精神生成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雷锋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的主人翁意识、助人为乐品质、勤勉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精神,生动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新风貌。尽管它的形成有着浓重的时代痕迹,但我们从雷锋身上看到了许多超越时空的优秀品质。如阳光一般的健康心态、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道德情怀、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的热情和态度、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的“螺丝钉”精神,等等。在他的身上,我们看见了人类的真诚、宽容、节俭、执着。而这些品质,正是人类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精神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精神不仅属于历史,同样属于现代和未来。

     

        雷锋精神是伴随历史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提升的社会财富

     

        雷锋精神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有其相应的基本内涵,其基础是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在不同阶段展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也使我们伴随社会的日益发展和认识的日益深化,对雷锋精神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比如,在计划经济时期,雷锋精神更多呈现的是忠党爱民、助人为乐、艰苦奋斗,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常常基于一种朴素的阶级意识。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时期,人们在开放性的讨论和争鸣中,以不同的视角把党员的雷锋、职业者的雷锋、普通人的雷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找到了雷锋精神与今天社会发展的连接点,从而对雷锋精神作出了更为生动、真实而全面的诠释和解读,使雷锋精神更加可信、可亲、可敬、可爱。雷锋精神能够持续到今天,就在于它的不停滞、不僵化,与时俱进。

     

        雷锋精神是闪耀人性光辉的道德瑰宝

     

        雷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所做的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但雷锋又是不普通的,其非凡之处就在于他把别人眼中看不到、看不起或不愿做的事情做了,而且做得是那样真诚,那样坚定,始终不渝。雷锋身上集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因子,内藏着强大的人性力量。尽管我们身处的时代与雷锋精神诞生的时代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性善良、真诚、友爱、团结的美好部分永远不会改变。就这一点而言,雷锋这个人是以往年代的,但雷锋的精神和理念却是跨越年代的、永恒的。

     

        “雷峰”何时改名叫雷锋

     

        雷锋专题收藏专家、辽阳市雷锋纪念馆名誉馆长吴铁库

     

        雷锋,原名雷正兴,乳名庚伢子。1960年1月8日,由辽阳参军入伍到营口。4月初,从沈阳军区某部工程十团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分配到运输连,正式改名为雷锋。

     

        雷锋最初易名时的“锋”字,并不是先锋的“锋”,而是山峰的“峰”。1957年2月,雷锋入团不久,找到县委书记张兴玉,想把名字改为单字,张兴玉沉思了一会,回答说:“你就叫雷峰行吗,峰是山峰,是高峰,这一定永远激励你奋发努力,攀登高峰。”雷锋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响亮而又含义深刻的名字。

     

        1958年11月15日,雷锋到鞍钢工作,各种证书的名字是“雷峰”。在辽阳,他的入伍申请书、决心书,用的名字是“雷峰”。1960年1月8日入伍到营口的第一天,他把黄继光像粘在日记本上,落款的名字也是“雷峰”。

     

        那么,雷锋是在何时将山峰的“峰”,改为先锋的“锋”呢?笔者注意到,当雷锋准备填写到鞍钢工作的登记表时,就和朋友讲到,要将山峰的“峰”易为先锋的“锋”。意思是到鞍钢打冲锋。但实际上,1960年4月,雷锋下到运输连后,才正式把名字改为“雷锋”。

     

        笔者曾经与雷锋战友、雷锋连队文书齐贵春,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讲:“我于1960年5月任文书,连队的文字资料都是我写、我保存。在我们连队,雷锋的名字都用‘雷锋’,他的印章和入党志愿书我记得最清楚,都是‘雷锋’。”

     

        1960年4月以后,在有些证书、报刊上,也有用“雷峰”的,但他本人再没用过。至此,我们清楚地看到,雷锋的名字是1960年4月初到沈阳军区工程兵十团运输连后,才正式启用,地点在营口。

     

        营口是雷锋的第二故乡

     

        营口市史志办主任韩晓东

     

        在共和国前进的历程中,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始终是一个时代的强音符,在我们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在毛泽东同志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前夕,笔者向读者披露一段史实——营口也是雷锋的第二故乡。

     

        雷锋入伍即到营口

     

        1960年1月8日,雷锋与新入伍的战士们一起乘火车从辽阳来到驻地营口,雷锋代表新战士发言。当天晚上,雷锋在日记里写下:“这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我走上了新的战斗岗位,穿上了黄军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二天早饭后,新兵们被集合到大礼堂里,政治处主任为他们上了第一堂政治课,然后放映了电影《董存瑞》。新兵训练开始了,身材矮小的雷锋由于身小臂弱,开始练投手榴弹时不合格。为了练就过硬本领,他天不亮就悄悄地出去练习。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在实弹投掷中获得了优秀成绩。

     

        这期间,雷锋患上了感冒。病中,雷锋体会到了首长和战友们的关怀与温暖。他在日记里抄下了姚筱舟(笔名蕉萍)《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雷锋牺牲后,这首诗被朱践耳谱曲传唱至今。

     

        3月,新兵训练结束。部队首长宣布了新战士分配名单,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汽车兵。为庆祝新兵训练结束,部队召开了文艺晚会。会上,雷锋情绪激昂地朗诵了一首自己刚刚写成的诗《穿上军装的时候》,受到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称赞。部队首长看到雷锋具有表演“天才”,便把他从运输连抽调到战士业余演出队当“演员”。从此,雷锋每天起早贪黑背台词、学动作、练表演,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后来由于雷锋的湖南口音原因,还没有正式上场,就提早结束了“演员”生涯。

     

        4月7日这天,雷锋离开了战士业余演出队,回到汽车连,奉命从营口到抚顺执行施工任务。

     

        雷锋从抚顺返回营口

     

        1960年秋末冬初,运输连调回营口参加冬训,雷锋在拉练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从来没有误过一次任务,而且还练就了一身驾车的硬功夫。

     

        1961年1月,驻营部队开展“二忆三查”(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教育活动。29日,雷锋在部队召开的大会上作了忆苦报告,回忆了自己在旧社会的不幸遭遇和在新社会得到党的亲切关怀,歌颂了党的恩情。

     

        2月2日,雷锋从营口到海城驻军某部作忆苦报告。见到一位老大娘没戴手套,立即取下自己的手套,送给了那位老大娘。不久,雷锋又离开营口到抚顺继续执行施工任务。

     

        雷锋生前所在班被授予“雷锋班”称号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年仅22岁。为了纪念和学习雷锋,沈阳军区党委常委会议决定呈请国防部授予雷锋生前所在班“雷锋班”荣誉称号。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授予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运输连二排四班“雷锋班”称号。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把全国性的学雷锋活动推向高潮。

     

        本期《论苑》稿件由本报记者毕玉才 特约记者刘勇整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