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一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小组讨论就要开始了。国家一级美术师高晓笛委员手里拿着一份提案,走到一位位委员面前,笑着示意他们“看一看,签上名”。
手语翻译罗虹紧随着她,把她的意思讲给委员们听。高晓笛委员自小因药物致残失聪,不但自强成才,还始终为其他残疾朋友的权益发出呼吁。这份提案,就是关于加强残障儿童早期教育的建议。
“好!想法实际,建议具体,我赞成。”委员们仔细读过,纷纷签名。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看着这一幕,赞许地点头微笑。
“我深切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近年来,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社会观念的转变还很不够,很多优秀的残疾人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接纳,尤其是在就业方面。”她讲起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位山东籍的硕士毕业生,因车祸失去双腿,考了五次公务员,好几次排名第一,却无法通过面试。最后,经过我们的沟通帮助,他才被接纳,但还是被安排在了残联部门。”张海迪委员提出设想:“能不能完善残疾人就业奖惩制度,促使用人单位真正重视起来?”
瑞银中国区主席李一委员忍不住回应:“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我在国外生活多年,国外有一条最基本的规则: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接纳残疾员工,就会被认为失职。建议国家设立残疾人就业扶助基金,由政府主导,让社会力量参与。”
“企业要负起责任,政府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可少的。”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委员谈起自己的看法,“应该通过政策安排,为残疾人创设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毕竟,残疾人不只有生存需要,也有发展要求。”
讨论越来越热烈。张海迪委员又提了很多建议:促进残疾人收入倍增、满足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罗虹一直快速地打着手语,把信息传递给高晓笛委员。高晓笛委员频频点头,目光中饱含希望。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本报记者 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