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说起心目中的农家景象,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委员一脸神往。然而,现实却打破了他的诗意畅想。
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建设向纵深推进,使一些农村在日益富裕的同时却失去了田园牧歌式的美丽。
“有多少人注意到,农村的污染排放已经占到了全国的‘半壁江山’?”越来越多人发出了和潘碧灵委员一样的疑问。
代表委员们在关注,在思考,在行动。
“如果告诉孩子这是我儿时游泳的小河,他会信吗”
农村环保现状堪忧
如果不是两年前的一次亲历,新世纪成功集团董事长李玉玲委员或许不会如此关注农村垃圾问题。
2011年春节前,李玉玲委员到河北省滦平县头道河村走访,村支书姜武告诉她,生活滋润了,吃穿不愁了,最挠头的事竟然是垃圾——每年,他都要动员全村老少搞几次大规模的垃圾清运,肩挑手抬地把十余吨垃圾运到村后河道里,寄望于河水冲走垃圾。然而,河道里五六年没有大水了。
村民们想建座垃圾填埋场,却一无经费、二无土地,只能眼看着河流越来越脏,村容越来越乱,李玉玲十分揪心。当年,她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关注农村环境,向乡村垃圾宣战”,引发广泛共鸣。
今年春节过后,有网友在网上贴出了一组回乡过年时拍的照片,污物塞满河道、遍布河床。“如果告诉孩子这是我儿时游泳的小河,他会信吗?”充满忧思的发问,刺痛人心。
“除了垃圾,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也是影响农村环保的一大痼疾。”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委员直陈。资料显示,全国60万个行政村中仅有少数开展了污水治理,大多数行政村缺乏必要的环保设施。
潘碧灵委员介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绝大多数没有处理,随意排放;每年产生的6.5亿吨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被焚烧或堆积于河湖沟渠、道路两侧。“农村水源、大气、土壤等各类污染频发,已经成为全国生态环保的一大难点。”
“别忘了,农村生产的粮食蔬果,端上的是全国的餐桌”
农村污染危害深远
看得见的污染背后,隐藏着看不见的危险。
“别忘了,农村生产的粮食蔬果,端上的是全国的餐桌。”潘碧灵委员提醒:农作物健康生长有赖于良好的水、土、大气质量,农村环境一旦破坏,不但危及当地的生态循环,更会给全国人民带来健康隐患。
王海波委员的调研印证了这一点。去年一年间,他对全国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做了一次全面调查。“我们发现,在一些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患上细胞退行性慢性病的病人也较集中。”王海波委员介绍,这些污染物无法自行降解,一旦进入土壤,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
引起农村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有哪些?来自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福保村的肖燕委员认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畜禽养殖方式难逃其咎。“我查过资料,中国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全球第一,但利用率只有35%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每年都在污染着大量耕地。”
而在湖南大学副校长赖明勇代表看来,日渐入侵农村的工业污染更值得警惕。“一些经济薄弱的农村只顾招商引资提高GDP,不管环境代价,使得纺织、化工、造纸等重污染企业批量迁入农村。城市的确变得清洁了,农村却越来越脏,‘病’得越来越重。”
“向环保空白点、污染转嫁区说‘不’”
多措并举,踩住农村污染的“刹车”
可喜的是,随着“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村生态保护也不断得到实质性推进。
“从2010年起,中央财政投入约120亿元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潘碧灵委员呼吁继续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但现在整治面只占全国村庄总数的2.8%,还有更多农村像盼春雨一样盼着能有钱建垃圾站、清理河道。”王海波委员则以创新的眼光替政府“支招”:“担子不能都压在财政身上,可以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生态环保多渠道投资机制,吸纳社会资金投入。”
肖燕委员从事循环农业十几年,把福保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一条产业链循环下来,每个环节都生钱,还不破坏环境。”她的心愿就是,让全国农民都尝到循环农业的甜头,“既抱住金山银山,又保住绿水青山。”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王光谦委员十分看重农业科技创新对生态平衡的作用。“例如,很多农村面临旱情和水土流失的困境,现在应用节水农业后,大大减少了耗水量,有望帮助农村走上环境改观、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最紧要的还是转变发展方式,杜绝盲目招商引资,向环保空白点、污染转嫁区说‘不’。”赖明勇代表建议。
“一切外在的扶持、激励、约束,都有赖于内心环保意识和生态价值观的树立。”潘碧灵委员感慨,“只有观念转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我们需要的,是坚持、是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
(本报记者 王斯敏 谢 文)
链接
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日本 严格进行垃圾分类。日本的垃圾分类标准严格而细致,包括资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危险垃圾、塑料垃圾、金属垃圾和粗大垃圾等。如果不严格按照规程分类操作、按规定时间扔到指定地点,将面临巨额罚款。
瑞士 制定严格制度。2001年,瑞士政府颁布《填埋禁入法》,规定城市生活垃圾禁止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必须经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处理、资源充分利用后,最终的惰性物质才能进行填埋处置。
芬兰 谁制造垃圾谁付费。芬兰从1996年开征垃圾税,送往垃圾掩埋场的垃圾每吨征收30欧元的垃圾税。这笔收入全部补贴到垃圾处理现场操作、废物清理、维护处理设施以及废物运送等方面。
中国环卫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为填埋和焚烧。其中,新加坡、日本、瑞士、瑞典、比利时、丹麦等国以焚烧法为主;法国焚烧和填埋法的比重基本相当;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则以填埋为主,辅以焚烧。近几年来,世界上各种垃圾处理方法所占比例正在发生变化:填埋法在下降,焚烧法在上升。利用焚烧产生的热量发电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垃圾处理方式。
本报记者 周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