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严红枫、王小润、郑晋鸣)今天,本报11版刊登两篇通讯,讲述了两个本无关联的故事,一明一暗。
春节前的一天,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署名“然然”的来信,信里还有73万元的汇款单,这已是“顺其自然”第14次匿名捐款。
而在数百里之外的江苏省南京市火车站,腊月二十三晚上6点,“158”雷锋服务站的叶慧把一名去湖北襄阳的盲人送上列车安顿好,顾不上吃饭,立即发微博并@武铁襄阳火车站:“一位盲人旅客陈先生单独乘车,K1512次18号车厢27座,请@武铁襄阳火车站协助出站。”微博刚发出,襄阳火车站回应:已安排客运人员提供服务。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围观称赞。
“顺其自然”和“158”雷锋服务站,虽然地点不同,但事件的主人公都有金子般的心,都有对善举始终如一的坚守。
“顺其自然”的故事始自1999年12月。当时,新成立的宁波市慈善总会发起首次“慈善一日捐”,收到署名为“顺其自然”的5万元汇款,这是活动中收到的最大一笔善款;第二年,又收到“顺其自然”20万元汇款;第三年,15万元……连续14年,“顺其自然”的捐款都会在岁末如约而至。此外,宁波市慈善总会还陆续接到新疆、湖南、四川等遭受过自然灾害地区的电话,要求寻找宁波一个署名为“风调雨顺”的捐助者。看到各地传真过来的汇款单复印件,人们大吃一惊:捐赠模式、书信笔迹和“顺其自然”一模一样。这样,“顺其自然”的捐款合计超过1000万元。
而在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好事做了45年,他们将缕缕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旅客心里。从帮一把、帮一路,到帮到家——为发生意外、囊中空空的伤残老人买票、买食品;和患癌症有轻生念头的女大学生旅客拉家常交朋友,为她捐款;放弃休息送安徽山村的失散女童回家。
“158”雷锋服务站和“顺其自然”,一明一暗,诠释的都是永不褪色的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