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03日 星期日

    大爱源自小草般纤弱的坚守

    ——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的故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03日 11版)
    2月27日,在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客运员和志愿者护送一名老人进站候车。(资料图片)
    在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的志愿者在为一名老人办理改签火车票服务。(资料图片)

        45年了,158雷锋服务站收到的感谢信和锦旗到底有多少,早已难计其数。南京火车站的158雷锋服务站服务的多是出门在外遇到困难的群众,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让这些旅客在异乡感受到了爱的温暖。127位同志的世代坚守,用点滴的帮助汇集最朴素的力量,营造了人间的大爱风景。

     

        158——“义务帮”。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的这个名字,叫得人心里一阵温暖。这个“非常旅客集散地”,每天聚集着数以百计的“重点旅客”——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拄着拐杖的年迈老人、残障人、躺在担架上的病人、操着各式口音的海外游子,甚至是蓬头垢面的流浪儿。进去时他们多半是愁眉苦脸,出来时都会面露笑容。

     

    这里都是“亲闺女”

     

        轮椅在不停地转动,担架也不时被抬走……这里总是那么忙碌,又是那么温馨。

     

        “158”已经有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从第一代的李慧娟、第二代的孙燕光,到第三代的施凤英,再到今天,已有45个年头,127位同志。

     

        施凤英是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是“158”领头人之一。退休已一年多的施凤英每天照常带着午饭来此上班,她可能会忘了到底帮过多少人,可那些旅客不会忘了“158”。

     

        去年春节前,施凤英接到山东东营的一个陌生人电话,电话那端一个男人声音哽咽着说:俺的父亲去世了,临死前他将俺兄弟仨叫到跟前,让俺们一定要去南京感谢您,否则他死不瞑目。放下电话施凤英慢慢回忆起,自己曾为那个患绝症的山东老汉服务过两次,当时老人很感动,称她“亲闺女”。

     

        2011年夏天,一位重症旅客倒在天桥上,施凤英扶他时,被那人吐的血溅了一身。人们见状纷纷远远地躲开,可施凤英眉头没皱一下,一直将他扶到120救护车上……

     

        “服务工作不投入感情是做不好的。如果将年长的当作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把年轻的就视为兄弟姐妹,当一家人了,你就不会嫌弃他们。”施凤英常这样与自己的“80后”徒弟交流。

     

        从帮一把、帮一路到帮到家,“158”帮助的对象,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黄吉莉、钱明洁为发生意外、囊中空空的伤残老人买票、买食品;叶慧和患癌症有轻生念头的女大学生旅客拉家常交朋友,为她捐款;孙燕光曾放弃休息送安徽山村的失散女童回家,只身走了十几里玉米地的羊肠小径……这些普通人帮助普通人时发生的故事,传导着来自大地的温度,消融着群体中的隔膜。

     

    温情是可以传送的

     

        45年了,158雷锋服务站收到的感谢信和锦旗到底有多少,早已难计其数。

     

        2013年1月18日上午9点多钟,在南京打工的任文明左手紧牵预产期还有几天的妻子小孟,右手提着大包小包,满头大汗地来到南京站候车室,准备回安徽宿州的老家。10时许,小孟肚子阵阵疼痛,难以忍受,她步履艰难地走进卫生间。等在外面的任文明见妻子进去老不出来,心里忐忑不安。此时,马晶刚送完重点旅客回来,看见他蹲在女厕所门口焦急的样子,便上前询问。任文明早已乱了方寸,紧张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连连指着女厕所,用手抹眼泪。

     

        马晶快步走进厕所,发现小孟靠在墙上瑟瑟发抖,血水和泪水糊了一脸,蹲坑里全是鲜血,身边有一个浑身是血、不停啼哭的婴儿。“天啊!小孩生在厕所里了。”尚未做妈妈的马晶想都没想便脱下毛衣包裹婴儿,抱在怀里取暖。“赶快救人,这里有一个婴儿!”她用对讲机向值班站长汇报后,边用手机拨打120救护车,边让保洁员找来纸箱和卷纸垫在小孟身下。经闻讯赶到的车站医生初步处理后,马晶把小孟架起来搀扶到轮椅上,推进“158”雷锋服务站。救护车赶到,马晶陪护小孟到医院,把母子安顿好后才离开。

     

        1月23日上午,孩子的爷爷特地从宿州赶到“158”送上锦旗,含着泪水激动地说:“孩子有贵人相助,遇难呈祥,必有后福啊。”孩子取名叫谢南京。

     

        现如今,这么多感动正通过网络传得更远。“上铁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实名认证微博上写着,“小小158,连着你我他。有事@我,义务帮大家”。

     

        今年2月3日,腊月二十三,正值春运返乡高峰。晚上6点多,“158”的叶慧送一名去襄阳的盲人旅客上车到座后,顾不上吃饭,立即发微博并@武铁襄阳火车站:“一位盲人旅客陈先生单独乘车,K1512次18号车厢27座,请@武铁襄阳火车站协助出站。谢谢!”微博刚发出,襄阳火车站回应:已安排客运人员为这名旅客提供服务,请放心。2月13日,陈先生愉快地过完春节返回南京,也是同样的操作。

     

        本次爱心接力,引来网友围观热议,“Jasonjkj”说,“今年铁路真的表现不错”;“镜框里的女人”跟了一个“大拇指”:“爱处处可见”。

     

        翻看158雷锋服务站的微博,满屏都是“158”们“享受服务,快乐助人”的笑容。每一条微博下,都跟着很多回帖,温情在扩展,构成人间大爱风景。

     

    大爱是坚守出来的

     

        南京站是铁道部上海铁路局的“文明车站”,每天到发旅客列车300多列,乘降旅客16万人次。“158”每天有记录的服务都在100次左右,服务时常是一路小跑,一天下来差不多要跑20多公里,常常累得腿痛、腰酸。

     

        但不是所有的旅客都能明白她们的辛苦。

     

        在“158”,有因列车晚点闹事的,有因两口子吵架后找茬儿撒气的,有因自己误了车大发雷霆的,有属非重点的正常旅客进到“158”无理取闹的。

     

        前年秋天,一位患老年痴呆症的旅客从北京回南京,施凤英根据老人身上证件,给老人儿子打电话,让他来接老人。不料对方接到电话就破口大骂。原来,儿子儿媳嫌弃老人,将老人支到北京姐姐家。无奈之下,施凤英只好与车站联系,将老人交给派出所。今年大年初五,一对小夫妻因没看电子显示屏误了车,便在候车厅总服务台的158导乘台大吵大闹,还把车票撕了扔在地上。施凤英闻讯赶来,默默捡起车票的碎片,把他们劝进“158”。她端茶递水、耐心地安抚他们,把车票粘好,再带上小夫妻到售票厅改签了车票……

     

        “158”们一边是尽心尽责的工作,一边是深爱的家庭,如此忙碌,不时会“厚此薄彼”。

     

        导购台的张燕,工作近10个年头,爱人谢胜对她回家叫累、上班有劲、经常加班、节假日不能休息的行业习惯已经无奈。2005年下半年,张燕3岁的儿子进入幼儿园,主要由爷爷奶奶接送。12月份,奶奶哮喘病发作长住医院,爷爷在一次洗澡时不慎摔倒伤到后脑也住进了医院,而这天谢胜恰恰在外地出差,老人没人照顾,儿子放学没人接。直到老师联系上张燕,张燕才知道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可是分身乏术,急得直掉泪。可导购台不能无人值岗,张燕只好打电话给姐姐,让她去幼儿园接儿子。

     

        一想起这事,谢胜心里就来气,于是,他和张燕打起了“冷战”。直到有一天,他到南京站接一位朋友,特意早早来到候车大厅,偷偷在一旁看张燕是如何工作,心中的冰山才开始消融。晚上,张燕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谢胜赶忙接过包,扶她坐下,给她按摩腰腿。张燕一把抱住丈夫,泪水夺眶而出……

     

        45年,大量感人的故事,展现着爱心的坚守。这样的坚守,似小草般纤弱,是最朴素的力量,却撑起了人间大爱。(本报记者 王小润 郑晋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