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教授新著《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洋洋洒洒约五十万言,系统、全面而又深刻地回答了我们党、国家和社会从十六届六中全会至今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即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地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的最大亮点在于,不仅从理论上澄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社会思潮的同构异体关系,论证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而且从实践层面明确而又具体地回答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我们应该如何“做”的问题:一是要讲求引领方略。具体包括:构建引领主体。充分发挥执政党、政府、理论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的主体作用;形成引领机制。建立和完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的教育机制,以大众媒介为载体的传播机制和以法律、政策、制度为载体的保障机制;优化引领环境。包括优化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超前预测,建立社会思潮评估体系,实行必要的舆论管控,同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疏导、对话机制。二是要建立评估体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评估标准、原则、要素与步骤。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引领有效性有两大评估标准:社会行为标准和社会效果标准;有九大评估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正是类似的实践品格不仅极大地增强了该著理论阐释的说服力,而且指明了将理论落实为实践的具体路径,具有现实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而这一切无一不建基于作者所秉持的高屋建瓴的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是促进其对多样化社会思潮进行有效引领的基础和前提,唯有良好地“建设”,方能有更好地“引领”。
该著出版匡正了时下学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中重理论分析而轻实证调查、实践操作,重国内历史教训而轻国外经验借鉴之弊,为党和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操作性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