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01日 星期五

    校园里能否诞生中国足球的“希望之星”?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01日   09 版)
    “小西甲”北京市校园足球联赛(2012-2013)比赛现场,小球星过人一挑三。

    (资料照片)

        中国足球的发展在于青少年,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模式在于体教结合,用什么样的方式吸引校园里众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是足球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2月22日,为期一周的2013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希望之星”冬令营在广东清远足球基地落幕。作为西藏校园足球的代表,教练强巴旦增显得非常兴奋。他说,在拉萨有很多教练和孩子喜欢足球,愿意把业余时间都给足球。

     

        北京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杨俊生也表示:“在踢球过程中,孩子们学会团结合作、学会接受挫折,校园足球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平台。”

     

        尽管不少孩子喜欢足球,尽管踢足球的益处显而易见,足球这项运动却并未像橄榄球在美国那样风靡校园,我国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也远远比不上乒乓球。

     

        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校园足球文化?校园足球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如何调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面临哪些瓶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小西甲”足球联赛太有吸引力了

     

        北京有一项与西甲赛程相同、队伍相同的足球联赛,队员们都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们。这就是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委、西班牙足球职业联盟联合主办的,被称为“小西甲”的北京市校园足球联赛。

     

        这项得到西班牙足球职业联盟、西班牙各甲级足球俱乐部支持,在北京开展的青少年足球联赛,受到了北京市20所学校的师生及家长的欢迎,成为探索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一种新尝试。

     

        在谈及“小西甲”的发展时,杨俊生总是忍不住露出笑容。虽然他认为,现在就谈“小西甲”模式尚不成熟,但是,“小西甲”一经开展就充满了朝气。梅西、C罗等世界巨星和皇马、巴萨等世界顶级豪门俱乐部,对孩子们来说就是榜样。身穿与世界巨星一样的球衣出现在绿茵场上,对孩子们太有吸引力了。

     

     “一条龙”培养模式全凭真本事

     

        在高考、中考等“教育指挥棒”无视足球的情况下,如何真正调动学校、家长和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上海做出了新的探索。

     

        由上海市教委牵头、同济大学倡导,部分中小学自愿组成的“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致力于培养足球后备人才。1所大学带动2所高中,进而带动4所初中、8所小学,这种正在试点的“1—2—4—8”一条龙式培养模式,在开展校园足球教学、足球训练管理、竞赛体系建设、运动员招生和培养、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优秀专业教练员进校园等方面实现大中小学的有效衔接。该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在足球方面拥有传统优势的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大、上师大、同济等11所大学,35所高中、67所初中、110所小学及其所在的上海市16个区县教育局。

     

        在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中,高考是否加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设想联盟体系内的学生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等级及综合文化课成绩,在中考和高考中自主选择报考联盟内的学校,凡文化课达标,取得一定的技术等级,联盟内的学校可通过统筹调剂录取。不加分,不搞特殊照顾,完全凭孩子的真本事。”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骏修表示,“如果将校园足球打上过深的考学烙印,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于非上海户籍的学生,校园足球联盟也将其纳入体系,“跟随父母在上海生活的外地户籍孩子,如果他们文化课成绩和运动水平达到标准,我们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吸收他们进入联盟内的学校深造。”李骏修说。

     

    资金缺乏是最大制约因素

     

        2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专家认为,《意见》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和利用、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定点学校招生考试政策”等直指校园足球发展的“软肋”。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张智表示,资金缺乏是制约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的最大因素,如果对大众体育的投资很少,金字塔顶的精英体育便不会强大。

     

        从2013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对校园足球的拨款将从4000万元增至5600万元,增幅虽达40%,但是,这些钱在全国范围内一分,就如同毛毛雨,主要还是要靠各省市地方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投入。张智说:“相比于冬季长跑,足球可以调动整个班级同学的积极性,这项运动既有合理的身体冲撞,达到锻炼其体魄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受挫能力,其他运动项目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校园足球的发展。”

     

    孩子们需要留住好教练

     

        作为国际足联的“草根”教练,叶任强每年都会在中国忙大半年,他走遍了大大小小的校园足球布点城市,培训教练和球员,为中国校园足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同为球员出身,叶任强深知教练的重要,他说:“我在17岁之前都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教练教,所以我知道越是年轻的孩子越需要更专业的教练。但是现状却是反过来的,专业球员有着高水平的教练,而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却没有打好基础。”

     

        家长们也纷纷表示,校园足球现在最缺基层教练,他们希望能有更稳定的好教练来教孩子。有家长表示:“我们都希望孩子的足球之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体教结合会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和未来。”

     

        张智认为,在校园中开展足球运动,重点是要建立一种足球文化氛围,让足球深入孩子们的生活。(本报记者 侯珂珂)

     

    延伸阅读

     

    让美国学生两眼放光的橄榄球运动

     

        橄榄球(football game)是美国的第一运动。有数字显示,美国橄榄球大联盟NFL每年创造600多亿美元的财富,而NBA只有50亿美元。

     

        在美国,各所大学几乎都有自己的橄榄球队。美国大学体育总会NCAA的橄榄球比赛是校园中的一大盛事。当然,大学橄榄球比赛同样也是一笔大买卖,学校可以从各种赞助商手中拿到大量的广告费。而为了取得好成绩,球队聘请的都是有着丰富执教经历和很强能力的职业教练。

     

        美国大学橄榄球最受关注的赛事被称作“bowl games”,通常是在12月底或者1月初举行(橄榄球赛季一般是从9月至次年1月)。每年的主办者会邀请不同的球队来参加比赛,所以“bowl games”并不是指的一场比赛,而是一系列的球队之间的年终对抗赛。

     

        由于每年比赛都是在圣诞节和新年左右,学生们与家人一起观看自己支持球队的“bowl games”比赛成为了美国的一项传统。

     

        鉴于橄榄球在美国校园的盛行,美国大学的体育场都是十分巨大的,这也体现了橄榄球比赛受欢迎的程度。有些体育馆,例如密歇根大学,甚至可以容纳10万人。每逢校园橄榄球赛季开启,比赛现场的气氛犹如巨大的盛典,学校的军乐团、拉拉队、所有的观众都会随着音乐一起欢呼,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橄榄球的激情与魅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