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有乾坤两卦。乾者,“天行健”之象。坤者,“地厚载”之象。
说起“天行健”,不由使人想起甘肃武威雷台出土之天马(图一)。行空天马超越风神龙雀,潇洒信步广宇河汉,最为适合表征“天行健”。说起“地厚载”,则使人想起陕西茂陵霍去病墓之卧牛(图二)。卧牛去尽火牛阵缚刀之角,屈膝袒背望天,最为适合表征“地厚载”。
无独有偶,出土天马龙雀的武威雷台晋墓,也有类似牛雕出土(图三)。茂陵霍去病石雕卧牛,以及与其相似的武威雷台铜铸辕牛,都去除了牛角,恐怕都有“地厚载”之“坤道”的象征意义。
但是今见之《周易》却并非如此。《周易》是以“神龙”象乾,以“牝马”象坤(牝读pin,意为雌、母)。不过,有迹象说明,乾的象征原先可能是马,而坤的象征原先可能是牛。
《周礼·夏官》有“马祖”之名。东汉郑玄说:“马祖”就是“天驷”;“天驷,房星也;房为龙马。”《礼记·月令》也说:“孟春之月,天子驾苍龙”;《注》云:“马八尺以上为龙”。行空天马,是为“龙马”,自可以“神龙”之位象乾,以示“天行健”之意。
可是,《周易》之《孔疏》却说:“坤是阴道,当以柔顺为贞正,借柔顺之象,以明柔顺之德也。牝对牡(牡读mu,意为雄、公),为柔马对龙为顺”。还说:坤之象征“不云牛而云马者,牛虽柔顺,不能行地无疆,无以见坤广生之德;马虽比龙为劣,所而亦能广达,象地之广育”。
其实,牛既然有“柔顺”之性,又能耕田犁地,自可象坤,以示“地厚载”、“地广育”之意。孔颖达“不云牛而云马”之说,也许正透露了《易经》曾经以柔顺之牛为阴坤之象的信息。
《说卦传》曾说:“乾为马,坤为牛。(周公以乾为龙,而夫子以为马;文王以坤为马,而夫子以为牛。)”《说卦传》还说:“坤为子,母牛。”邢昺《尔雅义疏》也说:“乾为马,坤为牛。”这些,都是《易经》曾以马象乾以牛象坤的信息遗存。
礼失求诸野。时至今日,韩国乐人依然视马皮鼓为天,牛皮鼓为地。依此,私以为甘肃武威雷台之天马与陕西茂陵霍去病墓之卧牛,均非寻常之物。武威雷台出土之天马,茂陵霍去病墓前之卧牛,实在是“乾”之“天行健”、“坤”之“地厚载”的绝好象征。
天马超越龙雀之风姿的飘逸潇洒,卧牛仰望苍穹之眼神的温顺慈祥,是古今马雕、牛雕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