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8日 星期四

    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⑥

    续写“雷锋日记”五十年

    ——沈阳军区“雷锋团”传承雷锋精神纪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8日 01版)
    “雷锋团”女兵在闲暇时间学习雷锋作品。

    资料照片

        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设计精美的日记本:封面红底黄字,“续写雷锋日记本”七字楷书,在雷锋头像映衬下熠熠生辉。

     

        这是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去年再版的“续写雷锋日记本”,第一页印有雷锋参军后的首篇日记,背页则是雷锋生命中的最后一篇日记。每个官兵人手一本,他们的日记,统统接着雷锋最后一篇日记开写。

     

        50年过去了,全团续写的“雷锋日记”没有一天搁笔。

     

    “学雷锋要有新本领”

     

        翻开“雷锋团”舟桥连一班班长于刚的日记,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记载:2012年7月16日晚,大火房水库洪水暴涨,大堤下面突然出现管涌。如不派人潜入水下找到漏点及时封堵,水库就有随时垮塌的危险。等外地赶来的潜水员再处理,显然来不及了,团领导找到舟桥连于刚等人,令他们下水“救急”。面对管涌的巨大吸力,没有“金刚钻”,就甭想揽这“瓷器活”。幸好于刚他们有过这种训练,19分钟后,舟桥连于刚等3个“蛙人”在水下5米的深处,找到管涌的准确位置,排除了险情。“学雷锋要有新本领”——这在雷锋团已形成共识。

     

        “既要做好人,更要做有本事的好人。”按照这样的思路,“雷锋团”明确规定:选拔“雷锋班”班长,由团党委集体当考官,重点考核军事课目;当选学雷锋标兵,必须是在团以上比武中获得前三名的训练尖子;当选学习雷锋典型,必须在军区以上军事比武中获得过名次。

     

        新的学雷锋标准和典型,产生新效应。两年来,团队下士以上士官95%以上都实现一专多能,在军区和集团军组织的各类比武中获得60多块奖牌;服役5年以上的官兵,43%的人都掌握了一至两种服务社会的新本领。

     

     不以善小而不为”

     

        “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它能汇聚起巨大的正能量!”舟桥连上士刘召章在日记中这样写到,这是他参加连队“一滴水”活动的感受。

     

        每当兜里有零钱,刘召章都习惯性地掏出来,投放到连队“爱心箱”里。在连队开展的“一滴水”奉献爱心活动中,刘召章花16元给一个小朋友买了个书包,花12元给一个孤寡老人买了一大包卫生纸,总共28元钱,做了两件好事。

     

        “力所能及学雷锋,是我们团学雷锋的新理念。”团政委吕新胜说,学雷锋不能强求,更不能勉为其难。舟桥连组织的“一滴水”活动,让官兵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献爱心,人人能做,也能做好。正像刘召章在日记中写的:“力所能及学雷锋,人人学得很轻松。”

     

        在“雷锋团”千余名官兵的日记中,几乎每本都能看到类似这样的小故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这就是该团数十年学雷锋活动有声有色、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让这笔财富不断增值”

     

        “雷锋团”前任政委王洪刚的日记,记载着他两进北京大学的事。

     

        2012年3月5日,听说北京大学同意与“雷锋团”建立学雷锋共建共育关系,还专门来函邀请团领导去北大签约。得知这个消息后,王洪刚兴奋得一夜没合眼。这一天的日记,他足足写了3页。

     

        “3月6日,签约仪式是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的,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在仪式上宣读了致全国高校团员青年的学雷锋倡议书……”从王洪刚日记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当时的激动心情:“和北京大学签约,能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建立学雷锋长效联系协调机制,开展共建共育活动。”

     

        “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时隔18天,我再次来到北大!”这是王洪刚去年3月24日的日记。这一天,他带着“雷锋团”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燕园,为北大师生作了专场报告。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为了让这笔财富不断增值、惠及全民,作为雷锋的传人,我们要竭尽全力为其鼓与呼”——“雷锋团”团长蔡永革写在日记本扉页上的这段话,是该团新形势下努力传播雷锋精神的生动写照。

     

        去年11月初,“雷锋团”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建立共建共育关系。从此,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员工们,以各种形式拓展雷锋精神,从地下到天上、从国内到国外……“雷锋微博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第25任“雷锋班”班长毕万昌的日记,欣喜地描绘了“雷锋”微博开通不足8个月,就有160多万“粉丝”遍布全国各地的新局面。这“粉丝”有一个昵称——“蜂蜜”,比喻着他们要给世间带来缕缕的甘甜。

     

        时下,“雷锋团”官兵传播雷锋精神的方法和手段,早已今非昔比。他们推出雷锋纪念馆、雷锋微电影、雷锋游戏;在雷锋网站上开辟“雷锋求助”“雷锋在线”“雷锋扶贫”等网页……多次到“雷锋团”蹲点调研的某集团军政委刘念光说:“‘雷锋团’续写的是日记,更是精神;留下的是美德,更是希望。”(本报特约记者 杜善国 本报通讯员 姜玉坤 郭克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