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马肉丑闻本已让德国人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而日前爆出的鸡蛋造假事件更令消费者产生了“食品安全恐慌症”。
本月25日,德国媒体揭露,近200家德国养鸡场以次充好,将一般鸡蛋标记成“散养鸡蛋”或“有机鸡蛋”销售。德国下萨克森州、北威州和梅前州的检察机关已对家养鸡场展开调查。据德国《明镜》周刊的文章披露,早在去年11月,德国有关机构就发现有上百家养鸡场违反规定,在鸡蛋标签上造假。养鸡场将多层笼养鸡下的鸡蛋标上“散养”或“有机”鸡蛋出售。按照有关规定,散养鸡的饲养条件必须保证每只鸡有4平方米的活动空间。而问题养鸡场为了降低成本,赚取高额利润,给笼养鸡下的蛋标上假标签。媒体还对政府卫生部门提出批评,指出这些部门疏于监管,很少对散养鸡场进行实地考察,仅凭鸡场书面报告就对其盖戳认定。
德国于2004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实行“鸡蛋身份证制度”的国家。鸡蛋上面的编码由三部分字符组成:第一部分数字为0到3,代表母鸡不同的饲养方式。“0”号蛋是散养鸡蛋或称为生态蛋,代表母鸡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由觅食,不打预防针,吃的是有机饲料。“1”号蛋的母鸡则是露天饲养场放养,除了自由觅食外还添加人工饲料,定期打预防针,有固定鸡舍。“2”号蛋是圈养母鸡生的。编号数字越小的价格越贵。“0”号生态蛋的包装一般为4只装和6只装,售价在1.2欧元以上,10只装的3欧元。“1”号鸡蛋的包装为10只装,价格在1.8欧元左右。“2”号蛋相同数量卖1.6欧元。“3”号蛋最便宜,10个才卖1.2欧元。由于散养鸡蛋比普通鸡蛋贵出近一倍的价格,一些鸡场为赚取更高利润铤而走险。
近年来,鉴于食品安全丑闻不断,德国人特别关心饮食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注重摄取无污染的生物食品。2006年,德国全年共生产了3.5亿枚生态鸡蛋,而到2011年生态鸡蛋已增长到7.8亿枚。目前,生态鸡蛋在蛋类市场所占比例高达16.6%。由于消费者对生态鸡蛋的需求增加,德国本土的生态鸡蛋供不应求,20%的生态蛋需从国外进口。
近两年,德国在鸡蛋和鸡肉上多次爆出丑闻。2010年德国爆发了二英饲料事件,起因是德国监督部门在对北威州一养鸡场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鸡蛋所含二英超标,调查结果系因鸡禽食用含有二英饲料所致。监督部门顺藤摸瓜,很快查出还有数个联邦州的4700多家农场牵连其中,被污染的农产品从禽类扩展到肉类,导致10多万枚鸡蛋、数百头生猪被销毁。2011年媒体又揭露,在德国被喂过抗生素的肉鸡达96%。农场主们基本使用三种抗生素,平均每周给肉鸡喂一次抗生素,食用这类鸡肉的人同时也摄入了抗生素,并在人体内产生抗药性。而多重抗药病菌每年在德国导致15000人死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按说,德国早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监管严密、手段完善,但“马肉风波”,鸡蛋丑闻等再次证明,那种片面地认为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可靠”,进而对进口食品趋之若鹜的做法是多么幼稚。有了严格的食品法律、法规并不等于食品质量安全防线就固若金汤,重要在于监管机构认真负责,食品生产企业严于自律。德国屡现食品安全问题说明,任何国家的食品都没有天然的免疫力。(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本报柏林2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