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服从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特殊使命。为了有效履行职责使命,中南民族大学建校六十余年来,以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为基本价值取向,将国家认同教育纳入课程教学改革体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师队伍、校园文化为着力点,建构整体推进国家认同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国家认同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有效增强了各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在学科、课程、教学、教材、教改等各个方面,取得系列突出的教学成果。
加强师资队伍
中南民族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坚持用国家认同的根本价值取向武装教师,建设队伍,主导教学,提升质量。
首先,学校每年必须对新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使新进教师具备一般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进行有关民族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其具备民族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定期选拔中青年教师到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进修学习,学校还不定期举办各种民族类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的认知能力。
其次,鼓励教师到民族地区交流挂职,提高教师社会实践能力。为了推动国家认同教育,学校大力开展“干部学者下基层”活动。以参与湖北省“616工程”、选派干部赴武陵山片区担任联络员等为契机,组织干部、学者到民族地区挂职、锻炼、调研,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为促进与民族地区的交流,学校每年派出200余支“三下乡”团队奔赴民族地区。
同时,民族地区干部、专家被学校聘请定期走进课堂,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学校聘请了一批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定期进入课堂讲座,讲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让同学们感受到民族地区的发展成果;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让同学们认识到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怀;讲社会稳定,让同学们体会到当前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专家现身授课,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丰富实践教学
围绕“国家认同教育”的落实以及深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中南民族大学进一步完善了以提高各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增强民族团结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国家认同教育活动。学校围绕民族团结创建主题,在学生中广泛开展 “阅读一本有关民族团结的好书、撰写一篇有关民族团结的文章、开好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学习一门其他民族的技艺、参加一次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活动的“五个一”活动;举办演讲比赛、征文大赛、学术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建立本科学生《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社会调研制度,并给予一定学分;实施民族高校志愿者牵手民族中小学生“伴飞”计划,联手武汉市8所民族中小学,开展学业帮扶、素质拓展、民族团结宣讲等活动;支持武汉市民族教育发展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增强国家认同意识。
建设文化校园
中南民族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高位平台建设,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让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一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网”,开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宣传专栏,每月举办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讲座”活动,举办“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论坛”,建设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系列校园景观,充分挖掘和弘扬校训校歌中民族团结的丰富文化内涵,充分把握文化宣传主动权,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优质平台,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利用重大节庆日和民族传统节日之机,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学生,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与“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通过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社区”活动,组织专家学者、青年志愿者进入社区开展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宣讲和义务劳动等活动,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区。
三是以每年五月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为载体,围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舞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举行“新职工、新生民族团结教育周”活动;与校园开放日等活动相结合,举行“中小学生民族教育开放周”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社区”活动,组织专家学者、青年志愿者进入社区开展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宣讲和义务劳动等活动;与省、市民宗委联合举办“民族文化周”活动。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紧紧围绕全面育人的根本任务,系统规划,整体部署,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建校60多年来,学校未发生过一起因民族问题而引发的任何纠纷,保持了校园的和谐稳定。建校以来,学校为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了十万余名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