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2日 星期五

    解忧送暖

    高原塔吉克牧民的“全家福”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22日   04 版)

        2月20日上午,帕米尔高原的天空还飘飘洒洒下着小雪,在高原腹地帕尔帕克沟一处山谷,站在屋顶上瞭望的塔吉克青年买尔丹突然兴奋地喊了起来:“是他们,他们来了。”顿时,房前屋后聚集的人群一片欢腾。

        “孩子,雪这么大,想着你们可能来不了了,赶紧进屋喝碗奶茶暖和暖和吧。”拉力罕大娘边拍着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所长库尔班身上的雪,边捂着他冻得冰冷的手心疼地说。

        “约好的事儿就得算数。”库尔班认真地说,“今天要去两个牧民聚居点,任务不轻,不休息了,咱们直接开始吧。”

        说话间,民警吐尔逊和卡达木从马背上卸下三脚架,安上闪光灯,调整快门、光圈。很快,在吐尔逊的指挥下,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身后是年轻的儿孙们,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靠近一点啊,我数1、2、3,大家就一起喊‘茄子’!”

        “小赛乃姆,眼睛别乱瞧,看叔叔这里。”

        “咔、咔”,随着快门摁动,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瞬间定格。看着单反相机里的“全家福”,81岁的米尔扎老人喜笑颜开:“这个小匣子真厉害,能把这么多人框进去,我老汉还是第一次看见嘞。”米尔扎老人四代同堂,家族算来也有二十多人。老人家一直有个心愿,就是一家人也能像城里人那样聚在一起拍张全家福。这次得知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民警们春节期间要来给大家伙拍全家福,老人很上心,提前把一家老少召集齐了。为了拍好这张难忘的全家福,米尔扎老汉昨天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天不亮就开始拾掇自己,又是刮胡子,又是修眉毛,把压箱底的衣服也翻出来穿上,平日舍不得穿的皮靴也是擦了又擦。

        拍完照片,瞅着相机中定格的画面,米尔扎古铜色的脸上,嘴角上扬,眼睛却布满泪花。握着所长库尔班的手,老人动情地说:“我活了一辈子,上次拍照片还是17年前自个儿去县城照的,今天总算是拍了张‘全家福’,我老汉心愿也算了了。”

        帕尔帕克沟是新疆喀什边防支队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的一个偏远辖区,距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00多公里,山高路险,交通极为不便。当地不少牧民一辈子没有照过一张相片,更不用说拍个“全家福”了。春节期间,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民警想到了给偏远辖区群众送份“精神大礼”——拍“全家福”。

        “对一般人来说,拍个照片是家常便饭,可对高原上的牧民们来说,来回奔波几百里山路,花上几十块钱照个相,这可不是件容易事。我们就像开展了‘圆梦行动’,觉得非常有意义,也会这样坚持下去。”民警卡达木感慨地说。

        很多牧民第一次面对镜头都很紧张,表情还有些拘谨,但涩涩的笑容里,却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和欢喜。在民警吐尔逊的引导下,大家渐渐放松了心情。

        虽然天空还飘着雪花,却丝毫没有影响牧民们的兴致。“来来来,吐尔逊,给我们也照一个”、“我们几个邻居也一起合个影”……兴奋的牧民们争着抢着在镜头前摆好姿势。

        “吐尔逊,我们什么时候能拿上照片啊?”这是牧民们最关心的问题。

        “把心放肚子里吧,我们回去马上联系冲洗,最多一周就给大家捎过来。”

        晌午时分,忙碌了半天的民警们终于歇了口气,半天工夫为沟里的20多户人家拍了170多张“全家福”、生活照。

        他们谢绝了牧民们的盛情挽留,骑上马又要前往20多公里外的伊力克苏冬牧场。那里还散居着十多户牧民。民警们说,不管远近,一户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 王 瑟 本报通讯员 张新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