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

    贾勇:拍胡同的餐厅老板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21日   09 版)

        北京大栅栏西口对面的观音寺街37号——天海老北京餐厅,“拽”你进去的不仅是那里香气扑鼻的京味吃食,还有那许多黑白老照片。餐厅古色古香,上下两层,墙上挂满了老北京胡同生活的黑白相片。或是静坐闲聊,或是悠然下棋,或是追逐嬉戏,中午抑或傍晚,一个个胡同居民的鲜活生活场景——记录它们的人就是这个餐厅的老板贾勇。

        贾勇,身材魁梧,1963年出生在观音寺街,父亲是搞古建的,经常给他讲述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而胡同中进进出出的街坊四邻,每天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还在张铁生、黄帅们走红的那个年代,贾勇就喜欢上了美术和摄影,虽然没接受过什么专业培训,但他什么都拍。后来,摄影老师告诉他应该选个主题,于是贾勇就选择他深爱的北京胡同。

        贾勇曾是北京队的举重运动员,还在工厂待过几年。1987年他开办图片社,到2007年他最多时开过11家图片连锁店。追求完美的他,照相器材都要最好的,20多年来他坚持用胶片拍摄,而且都是黑白的,目前他已留存了几万张胡同照片。

        在贾勇的电脑图片库里你可以找到不少已经消失的胡同,像以前宣武区的南横街、珠市口大街等。指着珠市口电影院当初的照片,他心情沉重地说:“我已记不得曾在这里看过多少场电影了,可惜现在永远看不了了。”他拍胡同时,曾不止一次地流出伤感的眼泪,“因为我看不下去那些伴随了我们几代人的生命历程,耳熟能详的胡同和高大威武、前出檐后出廊子的漂亮四合院,在民工的大锤下只眨眼的工夫就化为乌有。”

        “照片中只有有了人,那才是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我拍下的是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是北京胡同生活历史的真实记录。”贾勇就这样拍了几代人,拍过的老人许多已经去世,拍过的小孩儿也都已结婚生子。

        贾勇的照片曾引起许多外国朋友的关注。他的获奖作品“培智胡同”记述的是一位手执蒲扇、光头赤膊的北京老大爷,面带笑容地坐在一个宅院大门的门槛里边乘凉,贾勇对记者讲:“2006年,一位韩国老人来餐馆吃饭时,很欣赏我的胡同摄影,希望我能够参加在韩国举办的一次国际摄影比赛,并拿去了10来张照片。过了一段时间,正当我怀疑这是个骗局时,没想到老人竟然给我寄来了获奖证书和作品集以及2000美元奖金。我一查,参展的人中,竟有30多位享誉世界的著名摄影师!”

        贾勇喜欢北京的胡同,喜欢北京的文化,同时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进一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2010年,他在大栅栏西街3798画廊举行了自己的《再见,胡同》摄影展。2011年,他在店门口的观音寺街上举办了两次国际摄影展,主题是“我爱北京”。展出的那些关于北京社区生活的照片,由几位中外摄影爱好者提供,每日观者如潮。“我非常感谢大栅栏街道办事处,他们在摄影展中不但在组织上,而且还在资金上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贾勇对记者说。

        “今后你还会继续拍胡同吗?”记者临走时问贾勇。“是的,我刚从法国参观回来,他们邀请我去法国办北京胡同摄影展览,连外国人都这么热爱北京的胡同,热爱北京独具特色的生活和文化,并参与到拍摄中来,我作为北京的主人更是责无旁贷!北京几乎每十年就要有一个大的变化,我有义务记录下它的变化过程。作为历史留给后人。”

        本报记者 王建明 本报通讯员 王玥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