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人沿着海洋向全球不断扩张,其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航海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
从地中海到大西洋
地中海是欧洲文明的摇篮,也是欧洲航海文化的摇篮。欧洲人的航海知识与航海技术,主要发源于地中海地区。自古代至中世纪,人们在地中海上航行时,都是沿着海岸线进行的。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欧洲人的地中海航行知识日渐丰富,并且以文字的形式被记载下来。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学者斯特拉波曾介绍说,当时有两种航海著作,一种是记载航海路线的《海道总汇》,另一种是介绍各个港口情况的《港口大观》。公元3世纪后半期,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在《沧海航程纪》中罗列了地中海周边的众多港口及各港口之间的距离。这部希腊文著作,被誉为是“唯一存世的、真正的古希腊航海作品”。
12世纪,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传入欧洲,被制成航海罗盘用于航海。13世纪,罗盘已普遍应用于地中海航行中。航海者可以利用罗盘来确定航行方向,而不再依靠沿海地标进行模糊的估算。到13世纪后期,西欧出现了一种“海道指南图”,现存最早的实物,就是法国巴黎所藏的“比萨航海图”。水手们利用罗盘、“海道指南图”、沙漏等仪器,根据船只航行的方向及速度,就可以估测出船只当前所处的位置,并且推算出下一时刻的位置。这种导航方法,被称为“航位推算法”。
千百年来,地中海一直是欧洲人进行航海活动的主要舞台。12世纪后期,伊比利亚半岛上出现了独立的葡萄牙王国。由于葡萄牙濒临大西洋,所以自然把航海的重点放在大西洋上。而欧洲人在地中海航行中所积累起来的航海知识与技术,则成为葡萄牙人在大西洋中进行探险的技术基础。
从观测北极星到观测太阳
进入15世纪,一批又一批精通地中海航行的水手投奔到葡萄牙国王的麾下,他们携带着用于地中海航行的仪器进入大西洋进行探险。不过,地中海与大西洋有很大的不同。地中海基本上风平浪静,大西洋则波涛汹涌;地中海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距离并不大,非洲海岸线则越过赤道延伸到南纬30多度。因此,地中海的航海知识与航海技术并不适用于大西洋。
现实的需求,迫使葡萄牙人寻找新的航海导航方法。当时,葡萄牙人在大西洋上的探险活动是沿着非洲海岸线从北向南推进的。他们实际上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进行航行。水手们很快发现,他们在葡萄牙里斯本所观测到的北极星高度,与他们在非洲几内亚所观测到的北极星高度是不一样的。这样,北极星就成了导航的坐标。
15世纪后期,葡萄牙人采用北极星导航方法后,加快了在大西洋上的探险活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线自北而南逐渐前进。但当他们于1471年到达加纳沿海后,发现海岸线不断向东伸展。他们误以为沿着这条海岸线航行下去,就会很快到达印度。大约在1474年,葡萄牙船队穿越了赤道,直到南纬2度一带为止。从古希腊时代开始,欧洲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赤道地区阳光强烈,气候炎热,甚至海水都热得沸腾,人类根本无法居住。葡萄牙人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不过,当葡萄牙人向赤道挺进时,遇到了又一个航海上的难题:由于纬度越来越低,很难观测到北极星,因而也就难以根据北极星来进行导航。1484年,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聘请了一批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等学者,专门研究如何解决海上导航与定位问题。最后,葡萄牙人找到了一种测量纬度的新方法:通过观察太阳中天高度来确定纬度。葡萄牙人这个测量纬度的新方法,是人类航海史上最为重要的进展之一,并且奠定了天文导航的基础。
从计算纬度到计算经度
通过观测太阳,葡萄牙人解决了纬度的测定问题。不过,在大海上航行,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航行,要想给船只进行导航,仅仅知道纬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测定经度。
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把天文测量与大地测量结合在一起,推算出一个经度是59.5海里,非常接近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应为60海里);另一位希腊学者托勒密则认为是49.9海里。此外,托勒密还在其《地理学》中列举出了世界主要地区及城市的经纬度。不过,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托勒密等古希腊作家的作品在西欧被人遗忘了。相反,阿拉伯学者则对托勒密的《地理学》等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4世纪末,托勒密的《地理学》从拜占廷重新传回到西欧。但此时的西欧学者不仅无法确定一个希腊里的长度,而且,还把阿拉伯人所使用的长度单位阿拉伯里(约等于1972米)与意大利人所使用的长度单位罗马里(约等于1481.5米)搞混在一起。正是由于把阿拉伯里错误地等同于罗马里,所以哥伦布推算出一个经度为45.2海里,并且认为从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到中国杭州的海上距离只有3550海里(实际距离约为11766海里)。基于这样的认识,哥伦布估计最多28天就可以横渡大西洋抵达亚洲沿海。因此,当他经过30多天的航行于1492年10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时,也就很自然地认为已经到达亚洲沿海。由于缺乏测定经度的方法,还有许多航海者犯过此类错误,甚至危及生命。
1707年,一支英国舰队在英国沿海的锡利群岛遭遇海难,导致数艘船只沉没,近两千名船员丧命。这一事件震动英国朝野。同年,英国国会决定成立一个“经度委员会”,并且设立了高额的专项奖金,用以奖赏发明出经度测量方法的人。
英国人哈里森决心获取这笔奖金。1735年,他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航海时钟。此后,他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又陆续制造出了三台体积更小、更加精确的航海时钟。1762年,哈里森制作的第四台航海时钟被装载在一艘船上进行试验。该船从英国航行到牙买加后,仅误差5秒。哈里森为欧洲航海事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英国成为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作出了贡献。
19—20世纪,西方的航海导航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先后出现了陀螺导航、惯性导航、无线电导航和卫星导航等技术。从欧洲航海导航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海外扩张,是以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前提的。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欧洲历史上,海洋不仅是渔民水手的衣食来源,不仅是国王君主争夺霸权的疆场,更是知识分子的关注焦点。只有当海洋问题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据突出地位,并且成为学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海洋强国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航海大事记
1298年 《马可·波罗游记》成书,最终引发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1375年 欧洲当时最完备的航海地图——“加塔兰地图”完成。
1405-1433年 中国航海家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各国。
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通往东方的陆上和海上商路分别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
1488年 葡萄牙人发现非洲好望角。
1492年 热那亚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98年 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到达印度卡利卡特,开辟了印度航路。
1520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穿过美洲南段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后人将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1569年 墨卡托首创用圆柱投影法编绘世界地图,奠定航海制图基础。
1595年 荷兰人范·林斯霍特编著了最早的航海志,记述了大西洋的风系和海流。
17世纪初 荷兰眼镜商人汉斯·利帕希发明望远镜。
1732年 俄皇彼得一世派白令考察俄国东端海域,发现“白令海峡”。
1768-1779年 英国的詹姆斯·库克船长进行了3次南太平洋考察,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纳入英国版图,并且发现了夏威夷。库克是继哥伦布之后在地理学上发现最多的人,南半球的海陆轮廓很大部分都是由他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