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

    一搬就成小康之家

    河南破解移民稳定发展难题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19日   03 版)

        “拿到土地使用证,移民安家又安心;领到房权证,可抵押贷款,发展致富也有了新指望。”拿着崭新的土地使用证和房权证,河南省唐河县龙潭镇王庄移民新村村民李永强激动地说。

        “两证”办理只是河南省移民办创新工作机制,开展移民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南省移民办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在顺利实现丹江口库区16.54万人移民搬迁后,坚持移民安置和发展致富两手抓,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移民村(社区)社会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18个移民村试点成功后,目前已在全省384个移民村全面展开,移民生活已经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部分村人均收入已实现翻番,成功走出了一条让移民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的新路。

        百姓的事比天大

        “信访难,难信访,移民干部把忙帮,明白卡片发到家,大事小事都不慌。”这是在河南移民群众中间流传的一首歌谣。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水库移民达202万人,其中南水北调移民征迁22万人,是全国第三大移民省份,也是移民征迁任务最重的省份。但河南的南水北调移民上访量2012年以来却在全国排名最后,受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赞扬。

        为确保基层移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处理,《指导意见》明确了建立移民信访常态化工作机制,实行干部包村,每月定期到所包村(社区)定点接待群众,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矛盾问题。同时,包村干部把包村职责、服务承诺、联系电话等内容印制成便民联系服务卡,张贴在村政务公开栏或发放给群众,真正使移民群众实现了“话有处说、怨有处诉、事有人办、难有人帮”。

        新郑市梨河镇蛮子营村16人由于丹江口水库线上新建房屋补偿问题,准备集体上访。出发前,1个移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打通了移民包村干部印发的便民联系卡上的电话,包村移民干部向省移民办汇报后,综合处信访人员按照信访挂销号制度,责成新郑市移民局组织资金先行兑付,2天内就兑付完毕,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

        3年来,河南省移民办共接待移民群众来访428起、2141人次,受理群众来信230封,结案率达到了97%以上,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不稳定事件。河南省移民办先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社会矛盾化解百日竞赛活动先进单位”。

        要想稳得住,群众先致富

        “一搬就成小康之家。”郏县白庙乡马湾新村移民柴保成提起如今的生活赞不绝口。住的是二层小楼,家中的土地流转给了当地企业,农忙时自己去流转土地的企业打工,儿子经过当地移民部门的专项培训后,在当地的一家机械厂工作,月薪4000元。

        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移民工作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难”,搬迁难,稳定难,发展更难。为了让群众早致富,《指导意见》提出不搞一刀切的统一发展规划,针对移民村产业发展水平,形成“一村一品”格局,让移民中富余劳动力基本实现就业,人均纯收入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新郑市薛店镇观沟村征得移民群众同意,将生产土地流转。为移民村解决就业120余人,每月平均工资达1600元左右,每年可直接为观沟村带来70万元经济收入;南阳市针对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移民进行了电焊、电脑、缝纫等职业培训,就业3000多人次;昌县榆林乡姬营移民新村接收淅川县滔河乡姬家营村320户1397人。在搬迁之前,榆林乡就对移民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收入状况等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移民档案,把移民纳入全乡劳动技能免费培训范围……

        截至目前,河南移民新村农民已经实现土地流转2万余亩,全省累计举办培训班462期,培训移民6.4万人次,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3.1万余人;已规划项目200余个,建成投产39个,移民生产发展已全面展开并初见成效。

        打铁来自本身硬

        移民搬迁分散各地,省移民办工作人员全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基层移民一线。工作量大,条件艰苦,搬迁集中的南阳市就有12位移民干部牺牲在岗位上。面对千头万绪的移民安置发展工作,移民干部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为了鼓舞士气,2012年6月29日,河南省移民办正式启动了移民工作论坛,每月一次,每次一个主题,全体干部职工参加论坛,用工作中的实际体会相互交流、共同提升,起到鼓气打劲,增强队伍战斗力的作用。

        新建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健全、社会管理薄弱问题;构建村“两委”领导、“三会”协调管理问题;怎样调动经济管理组织和物业公司等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移民村社会管理机制等,就是在论坛讨论中发现并解决的,《指导意见》也是这样一步步健全落实的。

        “加强和创新移民村社会管理,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也是移民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南省移民办目前的做法,保障了移民群众发展致富长治久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喻新安如此评价。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和创新移民村社会管理工作,实现移民群众村务管理民主化、经济组织管理专业化、社会服务管理规范化。”崔军说,“今后,我们要在激活村一级社会管理体制上进一步下功夫,让移民群众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帮我致富为我要致富,实现自然意义上的安居乐业。”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董一鸣 李易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