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的历任总统和国务卿,即使不怎么关注时事的人,都能点出那么几位,可对于美国政府司法分支的各位“领导”呢,我们知之甚少。新近出版的《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让我们对美国现任大法官的故事有所了解。
由于法院的“不告不理”,让大法官不能“主动出击”,即便在美国,国民对他们也并不熟悉。而由于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可能令每个人满意,称道者说大法官是“美国宪法的守护神”,贬抑者说他们是“摧毁美国的黑衣人”。《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揭开了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神秘面纱。
细读本书,我们发现原来美国最高法院的现任大法官们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的平均年龄约66周岁半,最年轻的艾琳娜·卡根也有52周岁,最年长的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再过两个月就要过80周岁的生日了。虽然,他们大部分人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是平均每年依然要审理百来个案件,撰写兼有理论深度和文学色彩的长篇判决。
他们每个人都获得过世界顶尖名校的学位,安东尼·肯尼迪曾在斯坦福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哈佛大学学习,斯蒂芬·布雷耶曾在斯坦福、牛津和哈佛求学,艾琳娜·卡根曾是普林斯顿、牛津、哈佛的学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和“根红苗正”的科班出身。
他们中克拉伦斯·托马斯是非洲裔,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是拉丁裔;他们中有三位是不能被称呼“大法官先生”的女性;他们中有人信仰罗马天主教,也有人皈依了犹太教;他们有的生于纽约,有的来自遥远的加利福尼亚。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都可以被称为精通法理的“法学人”和熟谙司法的“法律人”。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曾以最优等和极优等成绩获得哈佛的学士和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他担任世界影响力最高的法学期刊之一《哈佛法律评论》主编,任首席政府律师副手期间,在最高法院出庭39次打官司,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被提名者中无人能出其右。斯蒂芬·布雷耶著作等身,其《积极自由:美国宪法的民主解释论》《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连在中国法学界都深有影响。艾琳娜·卡根巾帼不让须眉,曾担任美国首席政府律师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掌门人”。
杰佛逊赞叹制宪者,说他们“真是一群半人半神的人物”,是“这个世界中所曾经出现过的最精挑细选的天才和最高尚的心灵”。这两句其实也适用于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他们头上笼罩着许多“光环”,由于他们深居简出、远离媒体,更增添了神秘和崇高,因为一个人的地位既可以放大优点,也会暴露缺点。本书是美国最高法院现任大法官首次全体接受媒体访谈的记录,甚至三位在世的退休大法官约翰·保罗·斯蒂文斯、桑德拉·戴·奥康纳、戴维·苏特也接受了访谈。这在美国最高法院史和司法新闻史上都是值得一书的大事。
在访谈录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的胸怀全局,还可以看到他作为最高法院的“大管家”如何为行政事务倾注心血;可以看到最高法院的“喜剧之王”安东宁·斯卡利亚即使在记者面前也像在律师和同僚们面前一样,坦率敢言,放言无忌,在话语中表现出似乎与生俱来的狂放不羁,在幽默诙谐中透出睿智;可以看到露丝·巴德·金斯伯格用“相对论”谈自己娇小的身材;可以看到艾琳娜·卡根作为最高院“新来的青年人”,不是踌躇满志,而是虚怀若谷。
美国最高法院史上出现过许多司法巨擘,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果仅仅停留于对他们的了解,而缺乏对现任大法官的知悉,对美国最高法院的了解就绝对谈不上全面和透彻。该书是对美国最高法院现任大法官的全景式介绍、多角度展现,令现任大法官的形象更为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