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14日 星期四

    三河古镇的“民俗文化年”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14日   02 版)

        大年初三一大早,安徽肥西县三河古镇的万年台文化广场就热闹起来——戏台上,一身彩妆的演员们唱起了庐剧、黄梅戏;戏台下,两条威武的长龙被高高擎起,锣鼓家什敲击出欢乐的节奏。

        “今天是我们春节民俗文化巡演的第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节目要演到每个村,演到群众家门口。”三河镇文化站站长方耿忠介绍,这台上台下都是镇里业余文艺团体的演员。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三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镇里结合发展旅游扶持文化事业发展,光是常年坚持演出活动的群众文艺团体就有11个。

        “我们三河的舞龙有名堂,名字叫做二龙盘珠,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和赵光义有关系。”今年70岁的胡益定,是民俗艺术团的团长,退休前当过学校校长,对三河的民俗文化颇有研究。老人告诉记者,位于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的三河,曾经是繁华的交通要道。传说宋朝开国之前,赵匡胤和赵光义曾避难于此,镇上至今还有二龙街、皇水井等文化遗存,所以三河舞龙不仅分“黄”“青”两种颜色,而且龙头、龙身一定是“高高在上”。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三河,民俗文化内涵丰富。”胡益定指着对面扮成老婆婆模样的弟弟胡益圣说:“他这个扮相,是演‘闹花船’的,这‘闹花船’就与历史上发生在三河的吴楚大战有关。”说起发源于元朝的“三河花鼓灯”、河蚌舞、打连厢……老人如数家珍,仿佛展开了一幅民俗文化的长卷。

        “我们这里不仅故事多,文化演出也是一年四季都有。”67岁的胡益圣顺着哥哥的话头介绍,这个完全业余的的艺术团由120多人组成,能够演出的节目有100多个,平时除了广场演出,镇里还在旅游项目上安排了画舫演出,收取的费用用作补贴艺术团。“去年镇里光是给我们置办行头、道具,就拿出了五六万。”

        锣鼓铿锵,乐曲悠扬,民俗巡演越来越热闹,胡益定老人带着记者上了画舫。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的三河,河道纵横,泛舟河上是许多游客喜爱的项目。置身画舫中,清新朴实的庐剧、明快抒情的黄梅戏、优美动听的三河民谣和着河岸上民俗巡演的阵阵喝彩,更是平添了几分祥和大年的文化味。

        (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安徽三河2月13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