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云南省丽江古城的柳条已经抽出新芽,透出几许春色。
暮色降临,古城四方街的一旁,人们簇拥在小河边放河灯,这是纳西族人过春节的一种祈福方式。与古城里别处的热闹喧嚣完全不同,放河灯处安静、祥和,人们有的整理着手中的莲花河灯,有的在岸上紧跟着漂泊的河灯走。
“这是我们纳西族的传统,家家户户放河灯!”8岁的纳西族小姑娘和晓琪热心地向记者介绍,“今天我是和表姐一起来的,我们准备放两个河灯,许新年愿望,给家人祈福!”
和晓琪的手里捧着一个纸做的河灯,呈莲花的模样,“花瓣”分为两层,外层为白色,内层是粉色的,“花心”放有一截短粗的红蜡烛。点燃蜡烛,河灯晶莹透亮,把两个孩子的脸照得红彤彤的。她们弯下腰,手捧河灯,口中念着祷词,然后将河灯轻轻放到河面上。
“你许了什么愿望?”记者问。
“不告诉你!”两个小孩笑着,看着自己放的河灯慢慢汇入绚丽的“灯海”,顺着河流向远处漂去。
河对岸的石狮子旁坐着一位老人,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他手里攥着一个大大的莲花灯,光是蜡烛“花心”就有三根。记者上前和老人攀谈,得知老人姓习,已经年近八十。
记者问:“您的河灯与别人的不太相同啊,是您自己做的吗?”
老人向记者展示着手中的河灯说:“好眼力!是我亲手做的。现在的生活好了,都是用纸、蜡烛做河灯,容易做,又漂亮,样式也多。在我小的时候,河灯可不是这个样子!”说着说着,老人的表情严肃起来,“那时没有那么多的材料可用,春节前后有晒干了的包谷秆,我们就把包谷秆用绳子和竹签固定起来,做成‘小竹筏’的模样。再用鸡蛋壳装着煤油和灯芯,固定在‘小竹筏’上,这就是那个时候的河灯了。”
老人告诉记者:“我们纳西族人七月也放河灯,但我更喜欢春节的河灯。因为河灯漂着漂着就是春天了!”
晚上9点左右,河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有当地的纳西族居民,也有来看热闹的游客。河里已是灯火辉煌,拥挤的河灯载着纳西人的新春愿望,伴随清澈的河流一起漂向远方。
(本报丽江2月13日电 记者彭景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