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13日 星期三

    保障房里过新年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13日 01版)
    北京朝阳区常营乡的阳光美园小区廉租房。本报记者 杨君摄

        统计显示,2012年北京市的保障房建设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录。在土地、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北京坚持保障房优先的原则,实际完成建设收购18万套,基本建成10万套,配租配售93万套,超额完成了保障房收购、建设、配租配售的既定目标。

     

        另据了解,从2008-2012年,北京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套数占北京市住房新开工套数的比重,由27.6%提高到66.7%,累计解决了近50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住有所居”将不再是梦。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北京的保障房小区,感受这里的春天。

     

    “新房新年,孩子争气,还有啥不满足”

     

        地点: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的首开康乃馨城两限房

     

        蛇年春节,首开康乃馨城14号楼302房里格外温暖。50岁出头的刘春华正和婆婆坐在新买的沙发上,一边嗑瓜子聊天一边看电视。

     

        刘春华所住的房子是一套近90平方米的三居室。楼房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的首开康乃馨城,是两限房。“价格很实惠,我们这房每平方米才6500元,而周围的商品房价格每平方米均价都超过16000元了。”刘春华告诉记者,她是这栋楼最早搬进来的一户。拿到钥匙一个月,她简单地装修了一下,赶在春节前住进新房。

     

        “新年新气象,在新家里过年,有一个好兆头。”刘春华笑着说。搬进新房之前,一家三口一直在外租平房。“1994年开始,我们就开始租房子住,在出租房里结婚、生孩子。租住的地方经常换,孩子上幼儿园时我们就换了四五处。”

     

        后来,大兴两限房开始接受申请的时候,刘春华赶紧填了申请表:“按照要求,只有家庭年收入在8.8万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才能够申请,算一算,我们正符合,没想到这么幸运就摇上号了。”

     

        2013年6月,刘春华的女儿就要考大学了。“孩子挺棒的,在班里都是第一名。”说起女儿,刘春华很是欣慰,“过去租房子的时候,只敢租个面积小一点的,孩子都只能趴在饭桌上写作业。现在好了,她有了自己的小房间。

     

        “新房新年,孩子争气,还有啥不满足!”说到新年愿望,刘春华指着女儿笑着说,“我就希望她能考上师范大学,以后当个老师”。

     

    “摇上号的时候,我都感觉不到冷了”

     

        地点:北京朝阳区常营乡的阳光美园小区1号楼廉租房

     

        听说记者来了,70岁的胡映华忙着给记者倒热水,把刚买的橙子和葡萄干摆到桌子上,简朴的居室透着节日的喜庆。

     

        她的家是阳光美园小区1号楼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这栋楼是北京市专门提供给低保户和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房租在60元到90元不等。“房子虽然不大,但足够我一个人住了,特别踏实。”胡映华指着新买的鱼缸说,“瞧,这是我养的金鱼,美吧!”

     

        2003年,胡映华的儿子患癌症去世,给失去老伴的胡映华带来巨大伤痛。“为给儿子看病,政府给我的18万元拆迁款花完了。我过去做过小买卖,没有固定收入,后来开始享受低保待遇。低保款不够用的时候,我每天捡破烂。”胡映华说,“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今天刚发了低保补助金,我就去买了点好吃的。你们也尝尝。”胡映华笑着说。2011年,胡映华幸运地摇中号,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楼房。“1994年那会儿,我家老房子被拆迁了,从那时起就开始租房,五道营、鼓楼、史各庄……租过的房都数不清了,都是胡同的平房。那会儿就想着啥时候能够安定下来,不用隔三岔五地搬家。”

     

        “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这一天——2010年7月2日。”胡映华记忆犹新,“2010年4月,我去地坛体育场参加廉租房摇号,坐了半个多小时车到那儿,风特别大,冷得不得了。等摇上号的时候,我都完全感觉不到冷了。”

     

        说起过年的打算,胡映华笑呵呵地说:“今年地铁六号线通了,附近就有地铁站,上街去逛庙会方便多啦!”

     

    “这种公租房最适合了”

     

        地点:北京石景山区的远洋沁山水公租房

     

        北京远洋沁山水小区有一栋特殊的楼房——大门四周装上了彩灯,门口的石柱上贴着红红的喜字,大门一侧挂着“公租房”的牌子。9层902房的门口晾晒的小衣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敲门进去,11个月大的小龙龙正在垫子上趴着,他的爸爸、奶奶正在和他玩着积木。

     

        龙龙的爸爸名叫孔令雷,老家在山东菏泽。孔令雷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我们就在这里过了,房子住得很好,社区环境也很不错。”2006年孔令雷从部队复员后来北京工作,在一个建筑公司做生产经理,月工资5000多元。

     

        “过去我们在石景山区老山附近租房子住,一居室每月房租要3200元。现在我们住的这个公租房是两居室,71平方米,房租每月2900元,入住时已进行过了简单的装修,只需添置点家具就可以了,我们和老人一块儿住还挺合适。”孔令雷说,“现在我们的压力还蛮大的。对我们这些正在打拼的年轻人来说,买房还暂时不会考虑,这种公租房最适合了。”

     

        “我们能住到现在的房子里,还真是蛮幸运的。”孔令雷笑着说,他们小两口原本申请的是“两限房”,但没摇中号,就作为轮候家庭,进入了公租房的摇号名单。接下来,在2012年4月进行的摇号中,他们仍然没有中签。“没想到正好有人中签了却没租,就替补给我们了。你说算不算幸运?”孔令雷说。

     

        “房租比周围的房子要便宜一些,一年1400元的采暖费也比别处便宜,合同签了3年,不用担心房租会上涨。真希望在这儿能多住几年,多攒点钱。最好能一直住下去。”谈到对未来的打算,身高一米八的孔令雷有些腼腆,“希望过几年自己能当上老板吧。”(本报记者 冯蕾 杨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