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春节将至,漂泊在外的农民工背起行囊,陆续返乡。他们背井离乡,试图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财富;他们怀揣梦想,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融入曾经在此奋斗的城市;他们不把工作条件苦、累、险当理由,不拿生活环境脏、乱、差当借口,但他们也渴望权益有保障,情感有寄托,精神能富足……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农民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张德全(河北邯郸磁县):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
38岁的张德全,老家在河北邯郸磁县农村,现在北京通州区某私营企业做喷塑工。“门窗做好后需要喷塑,然后放在炉子里烤,如果不烤,用手一摸,会留下手印。”为方便记者理解,他下意识地做了一个烤的动作。
张德全介绍,来北京两年,一直在这家企业干活,之前,在老家做过建筑工人。他工作的这家企业规模不大,但经济效益可观,而且管理人性化:包食宿,一天工作8小时,日薪120元,加班有加班费,除去日常开支,每月剩余2000多元。
让张德全高兴的是,去年“五一”、“十一”、元旦等节假日,公司照常放假,工资还照发。这样他有更多时间回老家,打理家里的几亩地。不过,庄稼从播种到收获,基本是机械化操作,省时又省力。吃完饭上班,下班后休息,张德全每天过着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两人间的宿舍就在工厂内,24小时提供热水,电、暖齐全,这让他觉得比在老家轻松。虽然来北京很久了,但张德全对这座城市还是感到陌生。去年12月,北京新开通了四条地铁线,使张德全认识到,有机会一定多去市中心转转。
虽说火车票实行网络实名购票,张德全依然感到有压力。由于工作接触不到电脑,即使有电脑也不会操作,他的车票是朋友帮忙定的。朋友告诉他,过年的短途车票好买,长途车票就难买多了。
张德全对现在的工作状况比较满意。他说,自己背井离乡,有时也想念家人,但毕竟出来打工,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吃点苦不算什么。张德全打算过了正月十五再上班,继续他开心的京城打工生活。
陈 军(河北张家口察北管理区):子女异地高考是我最大的心愿
拨通陈军的电话时,他已经回到陕西西安。他告诉记者,今年要在爱人的老家过春节。42岁的陈军热心公益,曾当过菜贩,创办烦忧热线,创立新居民儿童文化活动中心。
1995年,陈军怀揣梦想,从河北张家口察北管理区沙沟镇丁家梁村来到北京,当起了菜贩。2003年,一位打工者向陈军抱怨被老板克扣工资的事,他好言相慰。打工者临走时说,跟你聊天心情好多了。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陈军。“漂泊在外的农民工,为城市发展默默奉献,他们的精神压力与内心苦闷同样需要排解。”不久,陈军便自费装了电话:010—62829859,专为农民工排忧解难。9年来,烦忧热线已为近5万人提供有效服务。
充满爱心的陈军奋斗不止。2009年,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创办了新居民儿童文化活动中心,为农民工子女提供非正规学前教育服务。陈军说,2012年,最大的喜事莫过于中心为258个家庭提供了教育服务。在这里,孩子、家长可以免费借阅教育图书,听老师讲解国学,参加由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亲子活动。
陈军说,看到许多孩子大声朗读弟子规,一些孩子改正缺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欢天喜地地与小伙伴做游戏。年轻家长接受传统文化洗礼,露出开心的笑容,更加孝敬老人,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如其他的农民工一样,陈军内心也充满了希望。他关注中央一号文件与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通知的发布,他希望在北京有一套小房子,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但高房价又让他望而却步。他希望回家不再“一票难求”,虽然铁路越修越长,列车越来越多,但回家的票依旧难买,适合农民工的票更难买。
来北京近20年,陈军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许许多多的农民工为这座城市付出了汗水与心血,让国家的优惠政策更多地惠及农民工,让他们享受同城待遇,子女可以异地高考,成了陈军2013年最大的心愿。
印长林(河南漯河):如果有可能在北京安个家
咖啡色外套,头戴黑色小帽,左手拿根烟卷,古铜脸色,健谈……1月30日,北京西站南广场,来自河南漯河的农民工印长林正准备乘车返乡过年。
看起来,印长林比较外向,同记者聊了几句,他便滔滔不绝地说起他的打工经历,1996年就来到北京,修过人防工程,建过地铁,之后走南闯北,到过海南、广东、新疆、山西,一路走来,还是最喜欢北京。
去年6月,经人介绍,印长林与20多位老乡一起来到北京大兴区某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对他来说,每天工作10小时,已成了家常便饭,没有油水的饭菜,缺少营养还能接受,甚至饭菜价格比外面饭馆贵,也可以理解。但最令他不解的是,打工半年多,为何每月只能预支300元生活费,其余工资非得到年底才能结清?
印长林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念初中,正是花钱的时候。两个孩子的学费靠种地卖点粮食。工地已停工10多天,为拿回工资,他不得不退票,原来坐普通列车只需花120多元,现在买高铁票,价钱是普通列车的3倍。用他的话说,虽然速度有了,但钱没了。更让印长林气愤的是,结账时,原先承诺工资一天180元,一下子降了30元,成了150元。
比预期少了几千元,不过终究是拿到了,能回家过年还是很高兴。印长林告诉记者,为过好春节,自己还给家人精心准备了礼物:给媳妇买了新衣服,为读高三的女儿带了两只烤鸭,给老人买了北京小吃。
印长林说,过完春节,还来北京打工。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在这里挣钱比在老家容易,而且心里有底。去年暑假,印长林将女儿带到北京,参观清华大学,游览长城,参加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激励她好好学习,争取来北京继续深造。
检票进站时,印长林说出了心里的梦想,如果可能,等儿女读了大学,就把自己的媳妇带来,在北京安个家。
徐龙合(山东菏泽鄄城):何时能拿到一个半月的工钱
“喜欢这座城市,但不想来了。”山东菏泽鄄城的农民工徐龙合告诉记者,去年6月底,他来到北京,先后在通州区、朝阳区的工地给同一家公司干活,通州区的工钱结了,但朝阳区工地的一个半月工钱,迟迟没发放。
其实,除了没领到工钱外,让徐龙合“很受伤”的是,当初包工头跟自己就跟兄弟似的,明明说好做电焊工,一天工作10小时,工资180元,到结账时,却以没挣到钱为名克扣工资:小工每人每天降低5元,大工降20元。自己辛辛苦苦干了4个多月,少了近3000元。
没签合同,只有口头协议,无法对证。结通州区某项目工资的当晚,听到工资减少的消息,徐龙合要包工头给出一个合理理由。包工头回答,“再说,给你降到150元”,而且还放出狠话,“要告就告去”。
“明显是讹人、骗人。”这位憨厚朴实的山东汉子眼含热泪,满腹委屈。徐龙合说,自己家庭条件差,有一双读初中的儿女,老人身体又不好,要经常吃药。自己平时不舍得花钱,很少在外面饭馆吃饭,电话费能省则省,没什么娱乐活动,有时买份报纸娱乐一下。
在朝阳区干活的工资,包工头20多天前就承诺发放,说在这等会给伙食费补贴,可现在提都不提。至于工资,得到的答复是2月2日钱到公司账户,愿意等就等,不愿等就回家。一气之下,徐龙合买了回家的车票。
徐龙合说,自己在外打工5年了,从没签过劳动合同,但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遇到,心情很沮丧,有哭的感觉。过了年,问问村里在上海打工的老乡,去那里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干,不想给坑人、骗人的老板工活。干之前,先写个字条,或签个协议,到时也有个证据。(本报记者 王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