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万,“史上最多”就业大军;哈尔滨,7名研究生为获“事业编制”走上清扫保洁工作一线……当诸如此类的信息叠加在一起,2013年的大学生就业愈加成为一个严肃的话题。
找个什么样的工作才算满意?为生存还是为生活?事实上,当“编制”的话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开始认真审视当下新生代就业群体的求职心态,结果发现,在他们的世界里,“编制”之外的那份天空同样晴朗。
“自由”和“兴趣”是他们找工作的“关键词”
北京某高校的小王本科四年级,从进入大四开始就关注求职,但是前两天他把到手的offer(指录用通知)拒绝了。
“薪水还可以,但是我不喜欢他们招人的口气,摆明了工作后要加班,也没有说加班有没有薪水。”小王宁可再找。
据最近智联招聘、北京大学联合发起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刚刚步入职场的“90后”青年,四成人愿意去国企,只有两成愿意去外企。专家分析,随着“90后”求职者持续涌入,好工作的标准已从“追求物质成功”,逐步转向“工作是否幸福、生活是否快乐、能否相互尊重”等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新生代劳动力对生活的追求与上一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最近几年很多关于员工敬业度的调查发现,员工最关心的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职业发展,第二才是薪酬,第三是绩效管理。当员工把职业发展放在首位,薪酬放在次要位置时,原来企业管理采取的那种低工资和强制约束的管理方式就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目前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有关。
“自由”和“兴趣”是即将走向职场的大学生们普遍强调的“关键词”。他们认为工作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对人生和生活方式的理解有别于“70后”、“80后”,更重视工作的环境自由度、轻松度。据一些企业招聘人员介绍,“90后”应聘者更加重视工作时间“自由”,喜欢朝九晚五的稳定,不喜欢加班。
对待职业发展,他们强调“我的地盘我做主”
李晓平、张天辉、杨晗、钮怡宏、周雨晨,5个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女孩子自己创业办起一个“编织吧”,叫做米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做起时尚个性绒线编织。这家“编织吧”是KAB(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全国推广办公室第二届“青年恒好”创业计划大赛的获奖者,获得该活动5万元创业资助资金后成立。
在KAB活动现场,她们的毛线编织作品赢得到访者的不断惊叹。有这样的作品,作为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找到一份薪水满意的工作并不难,但是大四的李晓平并没有考虑找工作。
“自己先做做看喽。”她一脸轻松地对记者说,并没有迫切成功的焦灼。
在李晓平们的目光里,没有前辈创业者那种破釜沉舟、一定要成功的决心,更多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兴奋,和尽力做就好的健康心态。
“虽然薪水待遇不错,但不喜欢肯定也不会投简历的。”扬州大学毕业生钱佳说,“不能盲目的把就业放在第一位。就业后,在兴趣的基础上,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更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找工作还是要看兴趣,开心最好。”
虽然李晓平几个追求创业,钱佳选择就业,但他们对工作的兴趣和发展的态度是一样的。青春的阳光下,他们的未来由自己做主。(本报记者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