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绵阳市的人口大县三台县,永明镇卫生院的“一元钱处方”火了。
2月3日,当记者到达这所丘陵深处的小医院时,发现门诊楼里人头攒动。
团结村的李玉华老太太来看感冒,挂号、拿药仅仅花了9毛钱。面对“一元钱处方”有没有用的疑问,李老太太提高了嗓门:“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也怀疑,但几天后病就好了,我不得不相信。”从那以后,她逢人便夸:“这一元钱的药还真管用。”
据永明镇卫生院副院长李东介绍,“一元钱处方”是卫生院针对群众中出现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的一项惠民活动,目前仅限于普通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胃炎等5个病种,其处方药以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为依据,价格在0.5元至1.4元之间,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李东说:“‘一元钱处方’的核心是规范医院用药、规范检查、规范治疗。”
自2011年6月实行“一元钱处方”以来,已经有3000多名患者在永明镇卫生院受益。随着“一元钱处方”诊疗方式在绵阳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推行,“以药养医”的旧观念在绵阳市基层卫生单位失去了市场。
改变了“以药养医”的老传统,卫生院怎么生存?卫生院院长顾军揭开了谜底:“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四川新农合制度的支撑,我们才有底气。”据顾军介绍,实行新农合后,各级政府的补助达到农村群众每人240元。农村群众现在住院的报销比例也提高到了83%以上。
正在医院住院治疗尿结石的天坪村村民周兵说,过去治这样的病动辄数千元,现在除去新农合报销部分,自己只花三四百元。
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也使医院彻底失去了过度用药、用高价药的动力,转而将更多精力放到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生技术上。据顾军介绍,永明镇卫生院这两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起了建筑面积是过去5倍的门诊楼,增加了胃镜、彩超、全自动生化仪、腹腔镜等医疗设备,过去不能开展的普外、胆囊等手术也全面开展起来。去年,卫生院门诊量近4.5万人次,入院病人4800多人次,年手术780余台,都比往年增长了30%以上。过去药品收入占全院收入的一半,现在降到了28%。医疗门诊量和住院病人增加以及实施医改的政策性补助,使永明镇卫生院收入持续增长,不仅保证了医院有效运转,也消除了医护人员对未来发展的担忧。
采访过程中,恰遇82岁的赵庭余大爷前来诊疗。“大爷,血压有点高呀。平时吃清淡点,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盐味重的菜。”医务人员耐心地嘱咐赵大爷用药事项。拿到药后,赵大爷再三询问:“不要钱呀?”得到肯定答复后,赵大爷开心地笑了。
据顾军介绍,医院去年按四川省新农合的要求,筛查出来了全镇的1000多名高血压病人,其中600多人需要长期服药,这些人都由卫生院定期免费发放药品并进行检查。今年,他们将对全镇的2.7万群众再次进行糖尿病筛查,以便及时对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本报通讯员 田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