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的韦忠良教授,真正做到了“知徒莫若师”。他用心了解每一位学生,能喊出每一届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熟知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无论是韦忠良的同事、学生,还是接收他学生的用人单位,都这样评价他:“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实在是学生的幸运。”
近年来,高校“课后见不着老师”“师生间很少促膝交谈”“有许多老师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学生”曾被多方诟病;导师变“老板”,学生变“员工”等师生关系变味的报道,也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大家都在反思,大学师生关系为何会陷入功利化、冷漠化的境地?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师生犹鱼,行动犹游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不求而至,不为而成。韦忠良教授就是在用爱构建这种和谐的“从游”关系,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每个周末早上7点,他准时敲响学生的宿舍门,敦促他们起床读书。大学四年,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无一人7点后起床。工作后,学生们像他一样,保持早起的习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时刻想着为学生谋求合适的工作岗位。因为他对学生了解,所以他推荐给学生的岗位针对性强、成功率高。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大油田,像他一样坚守行业,许多已成长为行业骨干或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师生关系是一种非凡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学教育的基石。韦忠良用生命诠释了“师”的内涵,践行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师者精神。他用自己孜孜不倦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感染、浸润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亦师亦友、师生相长的亲密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是学生们成长、发展的珍贵养料,使他们从老师的人格魅力中得到感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均形成“向师性”,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的高校学生乃至社会人。期待韦忠良式的大学教授再多一些。(苏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