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文艺观潮

    原创力是中国电影核心动力

    ——中美专家热议中国电影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04日   14 版)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院长率领的中国电影专家团队带着近年创作的五部具有独特气质、饱含民族风情的国产电影来到了美国。《可可西里》、《骆驼客》、《喜马拉雅王子》、《额吉》和《碧罗雪山》,这五部电影得到了美方专家的一致好评,也引发了中美电影人的深入对话。

     

    对人的终极关怀是中国电影的共同魅力

     

        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系教授杰森·斯夸尔(Jason E·Squire)先生,在发言中说:我们非常荣幸能够看到这五部中国电影,有几部之前我从未看到过,不得不说,这是一面透视中国电影制作的窗口,尤其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那些漂亮的视觉画面。而且,大多数影片是在充满挑战的条件之下诞生的。大量的日景、夜景,甚至影片的每一秒内容都是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用非常令人震惊的方式制作而成,这的确称得上为高超的电影艺术。

     

        关于影片的人物设计、故事架构与主题表现,美国著名电影编剧、导演理查·安德森(Richard Anderson)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这些电影的主角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并且所有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怀旧——现代社会对于他们生活的不断侵犯,造成了他们传统生活方式的逐渐消亡,面对现状,创作者给予了自我的深刻反思。另外,安德森教授还对电影《喜马拉雅王子》中对于角色的颠覆处理给予了自己的意见,认为这是一个在中世纪的西藏发生的具备中式风格化的“哈姆雷特”版本,他很幽默的说,这种情节处理证明了当我们运用现代手段来演绎莎士比亚的作品时,哈姆雷特的叔叔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外,作为资深编剧的他,还发现了《可可西里》、《额吉》与美国著名导演约翰·福特的电影的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简单的叙事传统与可信的人物关系。

     

        “虽然这些民族电影都属于中、小型投资,但它们所体现的内容都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以此生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就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而言,这些少数民族电影,必将在中国与世界电影的对话中焕发出一股清新并且鼓舞人心的“文化软实力”。黄式宪教授的观点也更是印证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教授关于构建“第三极电影文化”的创见,黄会林教授强调:作为文化载体和表征的电影或电影文化,大致呈现出与当今世界文化格局相适应的分野。而禀赋着华夏文明数千年辉煌、阅尽百年沧桑却充沛着现代变革活力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与欧洲电影文化、美国电影文化并肩而立的“第三极”。黄会林教授所说的“第三极电影文化”,其核心要素就是代表中国几千年来优秀传统的人文精神,将尊重和维护人的价值与尊严放在突出位置。

     

    坚守自身文化品格至关重要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电影学教授丁亚平先生说: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关系从中国电影诞生之日起,就有很多复杂的互动关系。对于中国电影,“全球化”就是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国外商业大片大举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另外,还有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好莱坞不仅非常强势,占领了大部分票房收入,还影响到了中国观众的欣赏倾向,中国观众形成了多是以好莱坞为主导的单一的欣赏趣味。而这样的“全球化”,究竟会对中国的本国电影发展造成怎样的危害和影响,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电影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社会研究专家骆思典(Stanley Rosen)先生看来,中美合拍片《赤壁》在韩国和日本卖得很好,但是在美国却并不乐观,另外一部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在美国只有0.9%的票房的原因是它们不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我们并没有生活在那样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它并不反映现实,这是中国电影带给美国观众的巨大障碍。”骆思典教授还认为,好莱坞会第一时间翻拍优秀的亚洲电影,是源于电影本身的题材与情节,比如日本电影《雨》、《龙纹身的女孩》、《我们可以跳舞吗?》等等,其中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香港导演麦兆辉的《无间道》,从各个方面看,这都是一部优秀的亚洲影片,也是唯一一部获得很高票房收入的好莱坞翻拍影片。

     

        骆思典教授还谈到了中美合拍片的优势与劣势,他以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为例,做出了自己详细的论证——这部影片没有在美国获奖,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也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打开美国电影市场的方式,不仅仅是著名中国导演与知名美国影星的简单合作。另外,骆思典教授还表现出对于冯小刚新片《一九四二》在美国票房的担忧,“虽然这部电影依然与好莱坞巨星(蒂姆·罗宾斯和阿德里安·布罗迪)合作,但恐怕会和《金陵十三钗》一样是个悲剧结局,很少有美国人知道中国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背景,它很可能会被看作是一部非常令人沮丧的电影。就像《唐山大地震》在中国和亚洲部分地区的票房很成功,但是美国票房只占其全球总票房的0.1%。”

     

        面对美国教授提出的问题,中国专家也回应了自身的思考。丁亚平教授就在他的发言中提出了发人深思的两个问题:在电影面对市场的导向下,中国电影创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本土化战略?在电影作品进入市场的同时,是否能同时进入观众心灵?

     

    简单模仿和照搬是走不通的路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戏剧影视教育家、评论家罗伯特·罗森(Robert Rosen)在培养电影人才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与创作经验,提出了培养电影人才与提升创作能力方面,所应特别注重的就是电影的创作团队和团队的探索精神。罗伯特教授特别向中方专家反复强调:中国一定要制作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找出让中国电影吸引世界的方法,一定不要简单地模仿和照搬美国,因为“在中国模仿美国大片不会产生同样的力量,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都太不相同。”当谈到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时,他直截了当的说,中国电影一定要做自己,立足中国。

     

        骆思典教授也强调了中国模仿美国电影的弊端以及中国电影缺乏原创性的问题,他以翻拍自好莱坞爱情都市题材的中国电影《我知女人心》为例,说明中国翻拍美国电影时存在的问题。这部电影虽然采用两位国际知名的男女明星,在中国国内创收4000万美元,但是在美国的票房收入只有19万美元。在他看来,中文电影的票房收入很大程度还是来自于中国本土,如果中国电影放弃本民族的表达,只顾着从国外照搬和模仿,那是一定不会有好的票房成绩,也一定不会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同时这也一定不是一种良性的创作方式。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博士后  萧 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