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3日 星期日

    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道德建设

    林晶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03日   07 版)

        角色理论是社会生活的个体化与社会化中的互动理论,其核心观点在于,在社会互动和交往中,以他人的角度、他人的身份、他人的位置、他人的情感对社会事物的体验,以增进对他人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实施自身角色的行为。把角色理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来,以角色道德的视角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域;其次,有助于克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我中心主义,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每一位个体的责任意识;第三,揭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角色道德责任,促使其行使角色权利、履行角色义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角色道德,是指调整角色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以及对待角色规范的态度,它通过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来实现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角色道德以个人社会角色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道德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中所持有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之上的被期待的行为和应履行的角色责任及应遵守的角色规范。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只有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角色道德主体对道德规范的遵守和维护,道德才能实现其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维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秩序的功能。

        在信息化和我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凸显的角色道德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有序进行。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角色道德问题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角色规范不健全即角色不清。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这缘于当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仍处于探索之中,社会还没有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角色道德作出明确的规范,比如缺乏对教育者具体的教育组织模式、管理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效果的定量评价标准等,对受教育者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结果评价的标准仍旧单一,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自身的角色责任变化在认识上的模糊,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保持着知识灌输者和输出者的传统角色定位,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动接受或盲目抵制的现状。另一种情况是角色责任本身明晰而角色履行者有意使之模糊,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按照角色规范的要求扮演角色,导致角色道德失范,主要反映在对角色规范的态度和意志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角色扮演者来说,纯粹的利益追求和对责任追究与惩罚必然性的怀疑是导致角色道德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道德建设直接关涉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过程及相互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由于不同的道德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义务和责任,道德功能的发挥实质上是通过角色积极承担角色责任、履行角色义务、遵守不同的角色规范来实现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道德建设既从属于角色建设,又从属于道德建设,它是在时代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色道德规范所进行的规定、调整和完善,以及道德角色通过对相应道德规范的学习和实践,使角色行为合理化、规范化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道德建设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从逻辑上讲,角色道德建设应当与道德自身的发展过程相一致,并体现道德自身的发展规律。一方面,任何个体道德的形成都遵循着由道德认识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个体角色道德建设也遵循着这样循序渐进的规律。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整体的角色道德风气、道德风尚的形成,也要经历一个由特殊到普遍的过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道德建设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角色道德的情感培育。即角色个体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变成自我的认识和所追求的价值观,也就是培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肯定性的积极情感,使其角色道德内化。

        第二,角色道德的规范教化。社会从外在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双方进行教育感化,由社会确定符合社会期望的角色道德行为规范,并使之内化为道德行为主体的个人品质。角色道德规范教化的关键是角色道德规范的制度安排,以更新、调整及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角色道德规范以及建立与完善角色道德评价监督机制为主要内容。

        第三,角色道德的素质提升。强调素质在角色扮演中根本的、内在的基础作用。角色道德的素质决定了角色对社会事物的态度,也决定角色对自己行为的取向,因而决定了角色的扮演程度。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道德的素质提升,一方面是教育者角色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独立人格的培养与建构也是角色道德素质提升的主要路径。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其存在的根据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需要的满足,由此,其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其角色人格的独立,是其自主完成角色任务、履行角色责任的重要因素。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获得生命质量的提升,而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独立思考与理性选择等独立人格的培养是进行角色道德建设的基点。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12JD10031〕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