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2日 星期六

    新春走基层·听民声访民情④

    “田保姆”的三笔科技增收账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2日 02版)

        2012年,湖北省襄阳市粮食总产达到100.28亿斤,比2011年增长5.17亿斤,同比增长5.4%,成为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总产过百亿斤的粮食大市。是什么让“华夏第一城池”成为粮食生产大城?

        1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双丰收农机合作社,采访理事长宋涛,他的“三笔科技增收账”给出了解答。

        见到宋涛时,他正站在合作社院内,冒着细细的冬雨,向几名想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介绍合作社的情况。

        今年48岁的宋涛,以前是当地农技站的技术人员,曾任多年乡农技站站长。2000年因乡镇机构合并,农技站被裁撤,他只得回到老家种地。2010年,宋涛注册成立合作社,当时仅有8户社员,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合作社已发展到158户,拥有各种农机160多台套,托管土地面积16800亩,承包流转土地5600亩,宋涛成为远近闻名的“田保姆”。

        当记者问到村民为什么愿意加入合作社时,黑瘦的宋涛笑着说:“你听我给你算三笔账,你就知道老百姓为啥愿意入社了。”

        “第一笔账,新农艺加农机运用账。过去,采用人工插秧的传统水育秧方式,两个人每天最快插1亩,按每个人每天工钱100块计算,1亩地要200块钱成本;现在,使用全自动机械插秧机实行旱育秧,3个人每天可以插300至400亩,工效提高了200多倍,而且每亩地仅收费70块钱,等于每亩地节约了130块钱。

        第二笔账,良种增收账。我们经过几年反复试验,适宜机插水稻品种,表现最好是的C2优——396、黄花占,具有抗病、抗倒伏、穗大粒重等特点,每亩产量1350多斤,比人工插秧每亩增加200多斤,按现在每斤1块三毛钱的价格,每亩增收260块钱。

        第三笔账,科技保障账。我们对托管的土地采取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育秧、统一病虫害防治等办法,综合使用农业新技术,既减少了病虫害、又增加了收入。因为品质好,每斤都比市场价格高一毛钱,等于每亩地又多收了130块钱。”

        去年,合作社推广的两个品种种植了1.6万亩,仅此一项可为村民增收615万元。

        “这三笔账加在一起,每亩多收入500多块钱,你说老百姓咋不愿意加入我们合作社?”

        宋涛还告诉记者,合作社主要采取“种田全托管、服务全包揽”的合作模式,主要提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服务,地依然是村民的。所以村民只有能赚到钱,才愿意把地托给他管,而合作社赚取得只是服务费。

        据了解,作为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的二十大商品粮基地的襄阳市,近年为了打造“百亿斤粮食大市”,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面积达96.5万亩,涌现出了一批像宋涛这样的种粮大户,全市种植100亩以上的大户621户,500亩以上的农户25户。(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涂玉国 张晋 柴化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