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2日 星期六

    科学发展观的“三个统一”

    作者:周发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2日 07版)

        理论创新是一个政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既是党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论创新的典范。它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民族特征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思想。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运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观察、思考和统筹当代中国的发展,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牢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机遇,着力解决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统筹兼顾。这些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党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渐进、有序、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都根据当时的实际,在对已有理论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从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到提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确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到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马克思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从这一实际出发,围绕当代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把我党对发展的认识提高到新的境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局部的创新。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什么是理论?理论就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它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又是实践的产物,是在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发展的,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面貌,中华民族正在迈向伟大复兴。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如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能源短缺,城乡差别、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加大等问题。从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来看,虽然各个国家选择的道路不尽相同,但大都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科学发展观正是借鉴了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布局、途径、方式、步骤进行反思和总结的理论结晶与实践成果。

     

        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实践中经受了检验。科学发展观不仅因其思想内涵的科学性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而且因其鲜明的实践特征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全党上下坚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思想得到加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得到落实,调结构、转方式成为发展的主线;统筹兼顾的方法得到贯彻,“五个统筹”取得明显成效。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态势,“经济总量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可见,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的,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认识规律。

     

    民族特征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既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又吸收了当今时代精神的菁华,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蕴含着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

     

        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它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沃土,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了中华民族的话语体系,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高度重视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关键所在。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和谐社会建设,都吸取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内核。除了思想内涵上的民族渊源外,科学发展观运用的也是中华民族的话语体系,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中国古代“大同社会”的提法异曲同工,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社会、美好世界的向往。

     

        科学发展观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主权在民,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当今时代的进步潮流。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为核心,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体现了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也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积极回应和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提出和倡导和谐世界,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不仅符合中国的需要,而且对世界各国都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