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在家休假的陈梅接到一个电话,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把7岁的儿子交给父母,穿起雨鞋就出发了。她步行10余公里的崎岖山路赶到集镇,又坐车3个多小时赶到县城,连夜坐上了开往长沙的列车。她要去赴一场——
1月23日,上海市儿童医院。
通过中华骨髓库,身患血液病的9岁女孩茜茜(化名)好不容易找到成功配型者,正满怀期待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负责人何一平向记者介绍说:“与茜茜配型成功的有两位志愿者,一位是湖南的陈梅(化名),另一位来自其他省份。经综合考虑,最终选择了另一位志愿者,对方也答应捐献骨髓。手术定在1月28日。”
1月13日,茜茜进入无菌仓。“进入无菌仓的茜茜,体内的免疫力几乎为零,同时造血干细胞也接近零。”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工作人员张赞说。
就在这关键时刻,那位志愿者的家属不同意他捐献骨髓了。
怎么办?如果没有造血干细胞及时输入体内,茜茜将十分危险。
“陈梅,原来选择的志愿者临时反悔,现在上海一名女孩命悬一线。你正好和女孩配型成功,现在需要你马上伸出援助之手,好吗?”1月23日中午12时,28岁的陈梅在家里接到了何一平的电话。
“我去!”接到求援电话,休假在家,正在喂猪的陈梅一口答应了。
“我能感受到女孩母亲的绝望,我也是一个母亲。能给孩子带来新生,这也是我的幸福。”陈梅对记者说。
“我们当时非常着急,没想到陈梅没有一点犹豫。”何一平说,后来,那位志愿者又同意捐献了。最后,中华骨髓库选择了陈梅。
“接到求援电话后,我马上跟家人告别,出门了。”陈梅说,“我也有一个7岁大的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我知道茜茜的妈妈一定很着急。”
从陈梅家到最近的能搭汽车的地方,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当时天下着雨,又起了雾。”陈梅说,“平时我不敢一个人走,那天我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只想赶快到长沙。”
走到能搭汽车的地方,当地红十字会的车已在等待陈梅。坐上车后,由于路不好走,车胎爆了。陈梅当即决定搭火车来长沙。赶到长沙时,已是1月24日清晨6时左右。
1月24日上午10时,陈梅到达湘雅医院,注射了动员剂。“这是用来动员体内处于休眠状态的造血干细胞。”张赞说。
1月28日上午8时30分,医生开始从陈梅体内采集造血干细胞。
躺在采集床上的陈梅说:“我最想的是家里的孩子。”由于担心家人不理解,陈梅这次是独自来长沙的。她说:“我怕家人担心,尤其是丈夫,所以决定先捐献,再慢慢告诉他。”
28日中午,采集完毕。医生共从陈梅体内采集到200毫升造血干细胞。同时,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医生也到达湘雅医院,同时还带来了茜茜妈妈的感谢信和茜茜的照片。
感谢信写道:“这一年来,孩子受尽病痛和化疗药物反应的折磨,因你的捐赠,让她的生命得以延续,点燃她生命的希望,也让一位疲累的母亲,获得坚强的信心,也因为你的举动,让我们整个家庭看到了希望……一位感恩的母亲。”
医生立即携带造血干细胞乘飞机赶赴上海。
晚上8时许,造血干细胞输入茜茜体内。
湘雅医院血液科陈医生告诉记者,重建造血之后,患者便可以从无菌舱转入普通病房,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周时间。如果一切顺利,茜茜大约45天后便可康复出院。
谈起这些天的感受,陈梅说:“就像是赴了一场生命里最甜蜜的约会。它不仅温暖了那个苦难的家庭、那个陌生的女孩,也温暖了我自己。”
陈梅是湖南省怀化市一家公司的文职人员。2010年5月8日,国际红十字日。那一天,在公司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陈梅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本报记者 龙军 本报特约记者 禹爱华 本报长沙1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