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9日 星期二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献计献策

    ——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2观点综述

    作者:赵玥 熊瑞杰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9日 07版)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光明日报社、学习时报社、中国网为支持单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2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2年12月28日在中央党校举行。论坛以“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李景田致辞,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陈宝生作开题演讲。周为民、韩俊、王元、韩震、王东京、杨宜勇、夏光、朱光磊、王长江、施雪华等10位著名学者作了主题演讲。李小兵、赵振华、韩庆祥教授主持了各单元演讲并作点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

     

        与会专家认为,以人为本和全面小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改革伊始,邓小平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富民思想,强调一定要使人民摆脱长期的普遍的贫穷,达到温饱,达到小康。这个目标实际上是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重新定位,其实质就是从迅速求强转向富民为先。所以全面小康的目标突出强调的是人民的福祉。从这样的认识出发,真正的富强应当是人民富、社会强,民富然后国富,社会强然后国家强。与会专家认为,民生问题的症结在于民权问题。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公民的权利为本。要通过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在基本权利方面不断增进人的自由来为人民作为主体自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开辟道路,而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到一点,就是为人民作为主体自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提供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要努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必须有先进价值观的建设,先进文化的发展。与会专家认为,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我们既可以理解为通过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也可以理解为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内涵、时代内涵和民族内涵,还可以理解为进一步凝练或者提出更能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比较简洁的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

     

        全面小康,关键在老乡。我国发展面临的最大不平衡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差距。与会专家指出,破除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把“多予、少取、放活”作为重要方针,巩固少取成果,加大多予力度,特别是要做好放活这篇文章。在放活方面,有关专家重点讨论了十八大提出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问题。具体而言,一要扶持一家一户的农民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二要大力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三要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四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全面小康要以共同富裕为基点。与会专家指出,我国基尼系数偏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国外的有关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政府、企业、个人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都应作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责任。抓住时机,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不能只说不做,最终丧失改革的红利。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克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关键。专家指出,在十八大报告里创新驱动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中也包含有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从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大趋势的研判中得出的结论。全球产业变革呈现三个特征,第一是各国提出的绿色发展;第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与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相互交融、渗透;第三是生产过程越来越开始摆脱空间距离。我们应该抓住产业变革的机遇,发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科技大发展所形成的能力和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重要提法。与会专家认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应包含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制度、内化的道德和自律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体现创新性,创新的方向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完善科学决策制度,提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领导力;强化法治管理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制度和决策的执行力;加强道德文化制度,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自觉行动能力。

     

    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放在一起部署,足见二者的紧密关系。与会专家从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的分析入手,提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紧迫性。与会专家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不应是政府,而应是企业家。让企业家当主体,政府就要放开一般竞争性商品的价格,让价格反映需求;就要尽量压缩减少政府投资,增加企业投资;就必须明确界定政府投资的领域。只有民间资本进入一般性竞争行业,让企业家按照市场信号来配置资源,才有可能让经济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

     

        与会专家认为,分析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要强调系统性,要有必要的分析框架,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抽象地强调“顶层设计”;要以政治发展为基础和背景,要讲究分析基本面,不能就改革讲改革。围绕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应当重视有四个层次的问题:在基本面上,要强调推动发展,也可以叫拓宽空间;在体制面上要强调做实改革;在管理面上,要追求精细;在基层面上,要强调简约治理。体制面做实改革,包括做实“两会”,做实选举与推荐,做实“块块”。

     

        反腐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环境。与会专家认为,要从权力运行规律的高度认识反腐制度的改革与建设。在纵向监督、横向监督和非权力对权力的监督这三方面,真正有约束权力的还是后两个方面。在这两方面,我们都刚刚开始探索。比如权力之间的约束,我们提出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的原则,但权力之间的约束到底是什么框架,怎么和西方的区别开来,约束的力度够不够?这些都需要通盘考虑,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顶层设计的思路。再比如说非权力对权力的约束。我们能不能找一个不是西方式的多党制的非权力对权力的约束方式?比如说公民社会的发展,就是一种外在的,同时又是非政党的监督。新型媒体的发展,“网络反腐”作为一种反腐的新兴力量出现,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但这些内容目前主要在体制外运行,还没有纳入到我们的体制中。如何把这些体制外生长出来的力量纳入到体制内,变成我们的权力约束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非常重大的、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