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8日 星期一

    深入研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8日 15版)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子课题实施方案交流暨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山东大学举行。该项目由许嘉璐先生主持,共分为六个子课题: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研究资料集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涵及其历史形态研究;儒学基本内涵及其现代性因素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传统文化观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内在关系及其融合之可能性研究。六个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研究进展情况、研究成果,以及各自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许嘉璐先生逐一进行点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议题是时代的需要

     

        许嘉璐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个课题是当今中国在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时所必须解决的现实和理论问题。“马工程”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主要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体系构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可是,在这背后就有一个必须回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怎么化?这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90多年实践的总结,也要对今后、未来的思想理论以及社会层面的伦理道德建设等等有一个前瞻。既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把握,又需要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邃的研究和见解。要有哲学的眼光、历史的眼光,还需要一定的胆略。要吸取全国学者的智慧,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到该课题的研究中来,进行研讨与交流。要不断地举行研讨会,进行论证分析。许先生期待这个项目能够成为一个引发学界热议与研究的课题。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

     

        曲阜师范大学杨朝明教授介绍了子课题“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实施方案,计划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纵向的历史研究:梳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实际历史过程。其中包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的儒学状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人们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的历史变迁;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激荡,国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由抵触到认识、最终接受的认知过程。第二,纵向的比较研究:不同社会阶层对于儒学和马克思主义之关系的不同认知,是这部分的研究重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问题上不同思潮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的不同阶层和群体对于儒学和马克思主义认知状况的实证研究。第三,现状描述。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关系问题上,分层次地对当代的学术研究(认识层面)和民间信仰(现实层面)的现状进行梳理,包括一些时政性的研究和社会学的调查分析。

     

    如何理解儒学的现代转型问题

     

        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介绍了子课题“儒学基本内涵及其现代性因素研究”实施方案。他认为,目前对儒学基本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问题,有必要予以澄清,这是探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如何发生关联的基础;以此为基础,才能从学理上和原理上分析儒学思想中的现代性因素,探析这些现代性因素如何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而作用于当代社会。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邱文元认为,儒家思想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发生、演进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我们现在自觉提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议题,就是要从实践的层面和理论的层面说明两者结合的可能性与生长点。

     

        曲阜师范大学孔德永教授认为,儒学是古代的观念形态,而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的观念形态,因此,要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找出它们的共性。“认同”问题不仅是人类的归属感、心理依附感的需要,也是当前国家和社会的迫切需要。通过“认同”问题梳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双向建构

     

        山东大学何中华教授介绍了子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涵及其历史形态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内在关系及其融合之可能性研究”的实施方案。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是一个相互作用、双向建构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过了广义的翻译,这个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还包括文化背景层面和实践方式层面的。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致力于研究的方向,而这个中国化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语言、概念翻译的问题,实际上是本土化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要有一种跨文化的转换。

     

        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介绍了子课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传统文化观研究”实施方案,并从儒学发展方式的角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未来怎样发展的问题。他认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如何与其他思想和文化取得共识性存在,共同存在于一个文化形态下,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这可以从儒学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儒学的现代发展源于儒学自身所具有的批判性。这种批判的向度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性的批判,即全体知识分子都可以对儒家进行批判,以此保证儒学的不断更新。另一个是内在性的批判,即儒家立足于儒学立场,对自我进行批判。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发展,也应该是多向度、多维度的发展,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下有不同的展现方式。

     

        学者们也注意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可以有一种很好的双向发展的模式:一方面,儒学跟随着时代步伐而不断更新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李慧子)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